2021-02-18
作者:医微客调研团队
第四批集采,广东首年约定采购量排名第二。
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这三个要素集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医药市场?
首先看人口和经济因素
评估一个医药市场的潜力,人口是首选要素其次是经济,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决定了一个地方疾病规律和特点,以此产生了相应的医疗体系,而高水平的医疗水平、医疗保障是需要经济作为后盾的。最后看当地的医疗教育水平,没有大学、科研机构的支撑,医疗专业人员培养无从谈起,更不可形成高水平的医疗环境。
那么,基于人口+经济+教育这个逻辑,广东医药市场没理由不做到全国第一,不管是医药商业协会还是统计局的数据,广东医药市场历来是全国前三,嗯?为何不是第一?这个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广东省人口过亿(2019年常住人口1.18亿),GDP连续32年保持全国第一,经济总量相当于俄罗斯或者韩国,这是广东给外界的基本印象。
但假如再把颗粒度放大,其实广东省内经济极度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仅为珠三角六市,广阔的粤东西北与其相比悬殊过大,你可以把其看做是湖南、江西省内排名中等甚至偏后的地市。
有数据显示,广东21个地市中只有7个地市的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部集中的珠三角地区;2/3的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分布在本地人居住的粤东西北地区以及珠三角的江门和肇庆。其中,人均GDP最低的梅州仅为2709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河源和揭阳也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梅州市的五华县人均GDP为14253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1%,为深圳的7%。(来源:《广东到底有多穷!为什么这么穷?》)
医疗及教育资源也几乎局限在广州一市。广州有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几所高校及附属医院,水平在全国除京沪之外的第一梯队。
深圳经济发达(超越广州),人口众多(与广州相当,约1500-1700万),但由于人口年轻,医疗及教育水平与广州相差巨大。
医药市场前几位的排名依次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是精华所在;惠州、江门、中山市场也不错;在人口稠密区潮汕及梅州地区,也有用药规模不错的大医院,但一枝独秀难成林,粤西也如是。
与京沪相比,广东,虽说北上广、北上广的叫,但资源还是有很大差距。京沪作为中国真正的一线城市,医疗+教育资源及水平是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各种疑难杂症,各省群众最终还是得往这两个城市跑,特别是北京的顶级医院,一号难求,“看病难、看病贵”其实指的是北京的大医院。
这就造成京沪两地尽管是两个城市,人口数量无法和一个省份相比,但病人都跑到这两个城市,而且都是疑难杂症,客单价巨高,用药也能放开用,因此真正要谈医药市场规模,广东乃至全国其他省份是无法和其相比的。
当然,回到带量采购,四批五轮纳入的157个品种,几乎都是常用药,广谱性带动可及性,并有利于医保无压力广泛支付,价格巨高的贵药还未纳入,“4+7集采”京沪的采购规模排前两位,但扩围到全国后,两地的集采品种规模就要让位了。
这就解释了从集采扩围开始,都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采购规模靠前的原因。集采品种应该看到这一点,布局人口众多的区域。
与全国相比,最富的可能在广东,最穷的可能也在广东。因此,总体而言,广东是医药大市场没错,但划分市场或分配销售任务时,需要考虑内部经济不平衡的因素。不同特点的药品,应选择不同市场做好不同的规划。
我们再来看广东的另一个特质:改革开放前沿
中国30多年的经济腾飞,与改革开放的宏大战略不无关系,而广东作为改开前沿,30多年的积淀,形成了广东敢为天下先的风气,整个社会充满积极向上和探索的氛围,在医改方面也不例外。
举一个例子。两票制首先在广东提出,虽未真正落地,但着实给行业带来相当震撼,2010年的“三控”,也直接推动了大批厂商开始从底价模式转为高开,为后来两票制的落地做好了充足的转型准备。
民间的敢闯敢拼也创造了多个第一:
药品采购模式,中国第一个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2013年在广州诞生----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简称省平台);
从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的起点看,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2014年在广州诞生---广东省互联网医院(而不是媒体炒作的乌镇互联网医院,那是以讹传讹)
从医药电商层面,中国第一代头部医药电商几乎都是在广州诞生----康爱多、健客、壹药网、七乐康、八百方(A证平台);
第三批集采,也让广州的零售行业大放异彩,包括西地那非在内的多个品种,几乎都是零售药店报量产生,而广东也将零售药店纳入集采,通过平台交易,打通处方药与零售的管道,使得处方外流通过系统采购的方式落地,创造了一种可借鉴的采购、销售模式。
目前,广东省内并存广东药品交易中心、深圳GPO、广州GPO三大采购平台,不同的体制和采购规则使得采购多样化,也让药企的准入、销售以及价格管理变得复杂化。
但总体而言,采购思路在全国具有创新性。省平台开创的医疗机构报量团购的方式,或是国家带量采购规则设计的来源之一,既尊重医疗机构的历史用药情况,又能发挥团购的议价能力集合订单“杀价”。而质量分层的科学性以及对质量与价格之间平衡的中标规则,也考虑了市场实际。
相信这些开明的措施也将影响广东下一步省级带量采购政策的出台。
研究国家集采的报量,不得不研究一下广东省平台的报量方式。
两者相同点是都尊重医疗机构的历史用量,基于此上报汇总采购量,再进行合并同类项,剔除一些规格和剂型,形成最终的采购品种目录。
但两者还是有很大不同,国家集采必须用完所报采购量并且有不受一品两规限制、结余留用、压制非中选品种使用等配套措施来完成考核;
但广式报量与采购,囿于权属关系及体制问题,量,是可以报的,而且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使用完也是有要求的,但制约措施还是没有跟上。总体而言,国家集采报量医疗机构有一定弹性(有的医疗机构有很大的“埋伏”),但使用阶段弹性空间不大;而广式报量医疗机构的弹性更大,但使用阶段制约措施不够。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广东的医药产业。
广东特别是广州“千年商都”的特质决定了该省具有很强的贸易思维,敢于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却在产品创新上亮点不多,与江浙沪包邮区相比,广东药企的产品研发能力偏弱,创新性和后劲不足,且产业尚未形成明显的梯次和阵型。
这或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在科研、人才上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和产业氛围才能有所收获吧。对于产业问题,先抛出一个引子,留待以后再叙。
百度浏览 来源 :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