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近期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徐骋博士发表于BMJ的一项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全面深入地探究了不同ICI的毒性谱特征、毒性事件发生率、以及安全性排名,为临床合理使用 ICI 药物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安全性特征-网状荟萃分析》特邀本研究的通讯作者,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马骏教授对该研究进行详细解读,对我国开展荟萃分析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何开展高质量的网状荟萃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鼻咽癌放疗首席专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特种医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期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学会理事
基于药物剂量的荟萃分析:大多数相同ICI药物不同剂量之间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相同ICI药物的不同剂量之间不良反应的两两对比,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姆单抗的不同剂量之间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而伊匹单抗的10 mg/kg/3wk与3 mg/kg/3wk之间在3-4级不良反应方面有显著差异。说明伊匹单抗在安全性方面是“剂量依赖性”的。
基于药物种类的荟萃分析:研究材料质量高、人群广、瘤种多
对相同ICI药物的剂量进行合并,比较不同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差异。分析对象包括ICI单药、不同种类ICI药物联合使用、ICI药物联合传统疗法等。分析的癌种有黑色素瘤、肺癌、泌尿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和消化道肿瘤。
基于药物种类的荟萃分析:两两对比的结果
纳武利尤单抗相较于伊匹单抗安全性显著更好,较帕姆单抗也具有优势。总体来讲,ICI单药较联合使用以及传统治疗,安全性都普遍更好。
ICI药物安全性排序:谁比谁好
在1-5级不良事件和3或4级不良事件方面,ICI药物的安全性排序由高到低为:阿特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姆单抗>伊匹单抗>tremelimumab。
ICI药物安全性排序:谁比谁好多少
上图可以看出,1-5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排序结果完全一致。但是在3或4级严重不良事件中,纳武利尤单抗的发生率低于阿特珠单抗,显示出纳武利尤单抗优于阿特珠单抗的可能性。
利用“荟萃分析纳入的文献,加上验证组所纳入的文献(2篇安慰剂对照试验,2篇单臂临床试验)”计算得到的,显示了相同的研究结果,即在3或4级严重不良事件中,纳武利尤单抗的发生率也是低于阿特珠单抗的。
这说明似乎不能单纯地以安全性排序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应进行进一步深度的探究。
各ICI药物具体的毒性谱:纳武利尤单抗的毒性谱范围最窄、最温和、最稳定
纳武利尤单抗主要导致内分泌和肾脏毒性,它的不良事件最严重是血肌酐升高、甲低和甲亢,排名仅为第三,在所有ICI药物中毒性谱最温和;此外,纳武利尤单抗的毒性排名从第三至第七位,跨度为4,在所有ICI药物中毒性谱最窄。
纳武利尤单抗是肺癌ICI治疗的最安全选择
对黑色素瘤而言,安全性排名与前述排名基本一致。而对肺癌而言,纳武利尤单抗的安全性高于阿特珠单抗,也就是说,对于肺癌患者,在 ICI药物不良事件的安全性方面,纳武利尤单抗是最佳选择。
更多学术分享请点击以下链接:
https://www.bmj.com/content/363/bmj.k4226.long
NP/IO$/3670/12/26/18-12/26/19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