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Giorgio Scagliotti教授| 如何平衡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精准和高效

临床医学

1970-01-01      

1672 0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深入,肺癌中各种基因等标志物的检测已经成为临床常规,二代测序等技术也以其精准、全面的优势进入精准治疗领域。但是二代测序检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如何,免疫治疗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标志物作为疗效预测手段依旧存在很大争议。2018亚洲肺癌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上,【肿瘤资讯】特邀意大利都灵大学的Giorgio Scagliotti教授就此进行了详细论述。

亚洲和欧洲NSCLC患者基因突变的差异

Giorgio Scagliotti教授:从发现EGFR基因突变开始,我们就发现亚洲人和高加索人的EGFR基因突变率不同。在西方国家,EGFR敏感突变的发生率是15%-20%,而亚洲人的EGFR突变率通常非常高,约为30%-40%,突变患者主要是不吸烟者,不论西方还是东方国家。但是这种差异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基因改变,在ALK易位或BRAF突变以及其他少见突变中,这种差异并没有那么明显。

二代测序(NGS)为基础的基因组分析的可靠性

Giorgio Scagliotti教授:NGS代表一种新型的诊断工具,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的包括大概四百多基因改变的信息。检测平台之间可靠性很高,特别是组织检测。现在NGS提供的信息主要是用于研究,而不是用于临床实践,因为临床上能使用的真正有意义的基因改变信息其实非常有限,只有6-7个标志物。再加上潜在的新驱动基因,标志物也不超过10个。确实NGS提供的信息对于当前临床实践不是真正有用,但是为了研究的目的则不同。使用NGS可以获得一些额外信息,检测到某些基因改变可以入组新药临床试验,或者进行现有药物的适应证外用药。根据组织或者血液的NGS,我们可以为患者入组篮子试验或者入组特定基因改变的研究提供有用信息。或者你也可以检测一种或某几种基因看能不能使用某种特定靶向药物。

临床上是否推荐使用TMB作为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Giorgio Scagliotti教授:TMB作为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标志物,主要来自于回顾性研究提供的信息,而没有被前瞻性地验证过,所以我不认为我们现在可以用TMB来筛选患者是否应该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我认为我们需要关于TMB的前瞻性验证研究。使用TMB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还不太确定它是不是预测性标志物,它可能只是增加应答的可能性,它价格很昂贵,检测需要4周的时间,因此它的临床实用性有限,我认为现在使用TMB还不太成熟。

 NGS的替代方法及临床是否推荐NGS检测

关于NGS的替代方法,我认为8-10个基因的多基因检测是一种合理良好的临床实践。我们并不需要所有的基因信息来决定患者应该接受哪种治疗。对于免疫治疗来说,我认为PD-L1不是一个完美的标志物,但是它是一种很好的疗效预测因子。如果有PD-L1高表达,在绝大多数研究里,患者发生客观反应的可能性很大,TTP和OS也具有改善。所以即便不使用NGS,而只获得10个生物标志物的信息,这对我们的患者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诊断方法。像之前提到的,NGS价格昂贵,检测时间长,我们大部分患者诊断的时候症状很重,需要尽快开始治疗。而多基因检测,在欧洲和美国大部分医院里,检测时间不超过一周。你可以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得到ALK,PD-L1的免疫组化,EGFR等基因改变等信息。所以我认为现在10个基因的多基因检测是一种合理的方法,而不认为哪种患者需要进行NGS检测。可能再过几年,或者在进展时不能活检,或不能通过活检取得足够的肿瘤组织时,你应该考虑做液体活检作为替代,就可以用NGS。我认为组织应该优先做病理诊断,病理亚型,然后再检测我之前提到的这几个基因。

NGS提供的信息很多,但是大部分信息都和治疗决策不相关。信息有时候是一种误导,对信息错误的理解会造成错误的治疗。我不反对做NGS检测,但是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你的多学科合作团队里也同时需要一个分子生物团队来讨论这些信息。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ena


               
版权声明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2018ASH重磅剧透】LBA-4:伊布..
  • 【快讯】填补临床需求空白--AML..
  • 【2018ASH抢先知】原创第三代BCR..
  • 【双周有奖活动】如果回到高考那..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