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吴永健教授访谈
《国际循环》:您可以评价一下目前ACS患者PCI治疗还存在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
吴永健教授:1999年之前,ACS患者行PCI还不是常规治疗。随着新的药物和抗血小板制剂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患者行介入治疗,而且越来越安全。现在大量的研究也提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尤其高危人群最能从PCI治疗中受益。至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如支架的选择,治疗时机,术前抗血小板治疗,包括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剂量情况等,目前都处于研究中。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时间是在病情稳定之后还是在急性期进行?介入前氯吡格雷的剂量是600 mg还是300 mg?这些都是有争议的问题,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无论如何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该是一个趋势。
《国际循环》:对于进行早期保守治疗和延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凝治疗方面有哪些原则?
吴永健教授:如果为ACS的患者,早期不进行介入治疗,应该考虑抗凝治疗。因为ACS的发病基础是血栓形成。前些年研究显示:给予低分子肝素能够明显减少ACS患者的死亡率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如果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了PCI治疗,术后的抗凝治疗应该比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更积极些。虽然现在没有明确结论必须用,但从临床角度看,这些患者的血液粘度性较高,所以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应该积极抗凝治疗。
《国际循环》:最近研发的新的抗血小板药物有望提高ACS患者的临床预后和安全获益,包括Prasugrel, Cangrelor, and Ticagrelor,请您谈一下这些药物的应用前景。
吴永健教授:我相信这些药物的应用会真正改变现在药物应用的局面。最初抗血小板的药物只有阿司匹林,之后出现了氯吡格雷可以用于行裸支架治疗的患者。现在出现了新的问题,置入药物支架后也有血栓形成的可能,也可能出现抵抗或药物强度不够,或患者不敏感等其他因素。新的强效药物,副作用更小,对于防止血栓形成无疑是更好的选择。所以我认为抗血小板药物从历史上是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会越来越好。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