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滤泡性淋巴瘤在单纯化疗下不可治愈。化学免疫治疗的引入,已经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然而,CHOP+利妥昔单抗或CHOP+碘131托西莫单抗的长期随访结局如何?美国哈钦森弗莱德癌症研究中心的Mazyar Shadman博士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了两方案的长期结局,相关研究发表在1月22日的《JCO》上。
背景和目的:
滤泡性淋巴瘤(FL)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治疗目标为通过将短期和长期并发症最小化的治疗来实现持久缓解。至今,免疫化疗方案被认为是最有效的FL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免疫化疗方案的选择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其常用方案的长期有效性或毒性的证据有限。SWOG-S0016研究比较了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和CHOP-RIT(CHOP后碘131[131I]-托西莫单抗放射免疫治疗进行巩固)作为FL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的初次报告显示,R-CHOP和CHOP-RIT都具有良好的结局,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6%和80%,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7%和93%。
SWOG-S0016研究设计之初,CHOP为标准的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和RIT都可增加治疗有效性,并具有可接受的毒性。随后,一项随机Ⅲ期试验(FOLL05)表明,R-CHOP在常用的方案中具有最佳的有效性和毒性比。最近的一项随机试验显示,在中位随访9年期间,基于优越的PFS和较低的常见毒性发生率,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已成为专家眼中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是,中位随访45个月后,BR方案未显示出OS获益。BRIGHT试验证实,BR在完全应答(CR)和总应答率上非劣效于R-CHOP或R-CV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并在5年的随访期后,具有改善PFS的趋势。最近,已经有新药获批用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这些药物包括B细胞受体抑制剂艾代拉利司和依鲁替尼、免疫调节药物(来那度胺)、B细胞淋巴瘤2拮抗剂(维奈妥拉)。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调查这些方案中无化疗药物的组合方案在治疗FL中的作用。因此,研究这些方案的长期有效性和毒性是有必要的。本文,研究者报道了S0016研究的10年随访结果。
方法:
入组标准:
既往未经治的CD20阳性FL患者,任何组织学分级,III~IV期疾病或II期巨大肿块(淋巴结肿大>10cm或>1/3的胸廓直径),体力状态为0~2,粒细胞计数≥1500个细胞/μL,血小板计数≥100000/μL。
排除标准:
CNS受累,HIV阳性,妊娠期或哺乳期,具有严重心脏病,除非黑素瘤皮肤癌或原位宫颈癌外之前患有恶性肿瘤。
患者随机分配到R-CHOP或CHOP-RIT的组中,每组都治疗6个周期。
结果:
患者特征:
2001~2008年,共有554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R-CHOP组279例,CHOP-RIT组275例。23例患者随后被认为不符合入组标准,因此最终分析纳入中,R-CHOP组纳入264例,CHOP-RIT组纳入267例。两组的基线特征很好的平衡。R-CHOP和CHOP-RIT组组织学3级疾病的患者分别为8%和9%。根据滤泡性淋巴瘤国际指数(FLIPI),每组70%的患者为中等或高风险,四分之一的患者(24%和26%)具有巨大肿块。R-CHOP组的95%患者完成治疗,CHOP-RIT组为92%,总体完成率为93%。
临床结局:
R-CHOP和CHOP-RIT组的CR率分别为37%和41%。11例患者失访,13例患者撤回知情同意书。中位随访10.3年(范围,0.1~15.3年)后,所有患者的10年PFS估计值为49%(95% CI,44.6~53.5),10年OS估计值为78%(74.4~81.8)。
随访期,R-CHOP和CHOP-RIT组分别有152例和118例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估计10年PFS分别为42%(36.2~48.5)和56%(50.0~62.3)(P= 0.011)。R-CHOP组有52例患者死亡,10年OS估计值为81%(75.9~85.4);CHOP-RIT组相应为65例死亡,估计10年OS为75%(69.3~80.2)(P= 0.12)。1~2级FL患者和3级FL患者的PFS(49% vs 47%;P=0.82)或OS(79% vs 67%;P= 0.07)无差异。相似的,II期巨大肿块和III~IV期患者的PFS(HR,0.69;95% CI,0.37~1.30;P=0 .25)或OS(0.48;0.21~1.09;P= 0.08)无显著性差异。
第二恶性肿瘤:
两组第二恶性肿瘤发生率无差异。R-CHOP和CHOP-RIT组分别有43例(16.1%)和40例(15.1%)患者发生第二恶性肿瘤(P= 0.81)。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为最常见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两组分别有10例(3.7%)和7例(2.6%)患者发生。两组分别有5例(1.8%)和13例(4.9%)患者发生髓系恶性肿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P= 0.058)。R-CHOP组中,2例患者发生AML,3例患者发生MDS。CHOP-RIT组分别有6例和7例患者发生AML和MDS。
死亡原因:
随访期发生117例死亡,R-CHOP组52例,CHOP-RIT组65例。淋巴瘤或淋巴瘤治疗产生的并发症是两组造成最多死亡的病因,R-CHOP组有29例,CHOP-RIT组35例。第二恶性肿瘤造成了R-CHOP组10例死亡(19.2%的死亡),造成CHOP-RIT组17例死亡(26.1%的死亡),其次是除了癌症外的其他病因,分别造成了R-CHOP组的9例死亡(17.3%的死亡)和CHOP-RIT组的8例死亡(12.3%的死亡)。两组死因无总体差异(P= 0.33)。为了检测第二恶性肿瘤的贡献,尤其是MDS和AML,研究者使用了累计发生率函数。两组分别有10例(3.7%)和17例(6.4%)患者随访期因第二恶性肿瘤而死亡,这相当于两组死亡的10年累计发生率分别为3.2%(1.5~6.1)和7.1%(4.3~10.9),两组第二恶性肿瘤造成的死亡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16)。两组分别有2例(0.7%)和10例(3.7%)患者因ALM或MDS而死亡。
临床结局的预后因素:
多变量分析中,研究者检测了OS和PFS的预后意义。在之前发表过的此研究的初始报告中,血清β2M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和高FLIPI评分与较低的PFS和OS相关。此次分析,除了这些因素外,研究者还加入了巨大肿块。与之前发表的分析相似,较高的FLIPI评分(HR,2.02;95% CI,1.47~2.79)、LDH升高(1.33;1.02~1.75)、血清β2M升高(1.59;1.24~2.03)、存在巨大肿块(1.59;1.22~2.06)与较差的PFS相关。较高的FLIPI评分(2.65;1.62~4.34)、LDH升高(1.54;1.03~2.29)、血清β2M升高(2.33;1.56~3.47)与较差的OS相关,而巨大肿块不相关(1.26;0.84~1.89)。回顾性亚组分析中,巨大肿块患者(R-CHOP组63例,CHOP-RIT组64例)的应答率无显著性差异(85.7% vs 79.6%;P=0.37)。两组巨大肿块患者的PFS或OS也无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33和0.19)。
所有患者的OS(蓝色)和PFS(金色)
晚期FL患者PFS(A)和OS(B)的比较
第二恶性肿瘤(A)和AML或MDS(B)造成的死亡的累计发生率
结论:
鉴于这些良好的结局,免疫化疗应该仍然是高风险F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直到证实出替代方法的长期随访结果的优越性。
在将近10年的随访期,SWOG 0016研究中的FL患者在R-CHOP和CHOP-RIT两种治疗方案下都表现出良好的生存结局,并且是至今发表的关于FL的最佳长期结局。10年时,约80%的患者存活,50%的患者无病生存。
研究结果强调了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并对PFS作为此患者人群OS替代终点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这是由于,第一,之前报道已经表明,FL患者中PFS和OS具有较差的相关性;第二,由于与OS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在临床试验中都建议了许多替代终点,如30个月时的CR、24个月时的PFS、12个月时的无事件生存期等。然而,这些新终点的评估在之前进行的研究中,由于临床评估的时间点差异和不断发展的监控策略而不可行。因此,OS率的长期随访仍然关键。
此研究中,CHOP-RIT在PFS上优于R-CHOP,但该优势未体现在OS上。由于RIT方案具有第二恶性肿瘤的潜在风险,尤其是AML和MDS,因此研究者检测了两组第二恶性肿瘤造成死亡的发生率。CHOP-RIT组的患者具有较高的MDS或AML发生率,几乎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水平。然而,研究者并未发现两组在死因上存在差异。虽然两组第二恶性肿瘤造成的死亡的累积发生率无差异,但CHOP-RIT组MDS或AML造成的死亡累积发生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仅有12例患者在随访期因MDS或AML死亡,因此考虑到是少数事件,这些结果需要谨慎理解。
虽然新的和非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会改变将来的治疗选择,但化学免疫治疗会带来良好的长期疾病控制和生存结局,S0016研究中将近一半的患者在10年的随访后仍然无进展。因此,化学免疫治疗仍然是高风险FL患者标准的诱导疗法。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淋巴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淋巴瘤医生交流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备注“血液肿瘤”!
Continued Excellent Outcomes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Follicular Lymphoma After Treatment With CHOP Plus Rituximab or CHOP Plus 131I-Tositumomab: Long-Term Follow-Up of Phase III Randomized Study SWOG-S0016
http://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017.74.5083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