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淋巴瘤虽是小病种,但开辟了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的先河,做出了大作为。时光易逝,岁月难留,转眼间2019年已逝,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回顾2019年,从小分子抑制剂到单克隆抗体到抗体偶联药物再到免疫治疗,淋巴瘤领域出现了哪些重磅研究?距离实现真正的“无化疗”,我们究竟还有多远?请跟随小编往下看,本文将为您奉上2019年度淋巴瘤领域重磅研究大盘点。
盘点正片视听盛宴
盘点精要
霍奇金淋巴瘤(HL)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已显著提升HL的治疗疗效,而与其他药物联合,特别是与表观遗传调控药物的联合,更是带来了疗效上的巨大提升,甚至可能会逆转PD-1抑制剂耐药的情况,未来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复发/难治性DLBCL目前仍缺少很好的治疗药物,而CD79b抗体偶联药物polatuzumab vedotin带来了新的希望。Polatuzumab vedotin与BR方案联合明显改善了这部分患者的生存,中位总生存(OS)达12.4个月,远超过对照组的4.7个月。对于初治DLBCL患者,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伊布替尼与标准化疗的联合产生了100%的总体有效率,后续的长期随访结果值得期待。
套细胞淋巴瘤(MCL)
BTK抑制剂的问世为MCL开启了“chemo-free”治疗时代。对于老年、不适合移植的非母细胞型初治MCL患者,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有效率高达98%,在最佳反应的MRD阴性率超过80%,未来需长期随访观察该联合方案的安全性、疾病复发等。另外,CAR-T治疗也为MCL患者带来了治疗新希望。最新数据显示,靶向CD19的CAR-T治疗在复发/难治性MCL中的有效率为86%,安全性可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临床前研究表明伊布替尼与BCL-2抑制剂venetoclax组合具有潜在的协同作用。2019年8月份在NEJM发表的II期研究结果显示,伊布替尼联合venetoclax用于老年高危CLL的一线治疗,完全缓解率(CR)超过85%,这类组合为传统方案疗效非常差的这部分老年CLL患者带来一大希望。另外,关键性CLL14研究最新数据显示,固定疗程的venetoclax联合Obinutuzumab方案在未经治、存在合并症的CLL患者中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E1912研究扩展随访显示,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较FCR显著提高年轻CLL患者临床预后。
滤泡淋巴瘤(FL)
PI3K抑制剂Duvelisib在含FL在内的难治性惰性淋巴瘤中疗效良好,有效率超过47%,期待未来能在这类患者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另外,二代CD20单抗与免疫调节剂的联合在高肿瘤负荷的FL患者中有效率高达98%,也是未来值得期待的新方案。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
精准分层与分型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前提。2019年Blood上发表的研究利用GEP和IHC将PTCL-NOS分为两个主要的分子亚型:PTCL-GATA3和PTCL-TBX21,两者在致癌途径和预后方面存在明显的生物学差异,未来针对这两种亚型设计致癌途径的相关研究很有意义。SMILE方案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的传统治疗方案,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张明智教授团队首创的DDGP化疗方案向SMILE方案发起挑战。结果显示,在ENKTL患者一线治疗中,DDGP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更佳,可显著延长OS及无进展生存(PFS)。
CAR-T细胞治疗
近年来,CAR-T治疗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均开展得如火如荼,中国CAR-T研究数量在国际上遥遥领先。2019年ASH会议上,有数项来自中国团队的CAR-T研究入选口头报告,这足以展现出世界对中国CAR-T的认可。更通用、疗效更好、更安全的CAR-T一直是我们在探寻的目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团队参与改良出一种安全有效的CAR-T疗法——CD19-BBz(86) CAR-T,安全性非常高,疗效很好,CR率达54.5%,未来的应用值得期待。
学术要点再回顾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