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2.1 BV+AVD方案
美国的一项Echelon-1研究更新了BV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经典HL(cHL)患者的最新数据,664例患者接受BV联合AVD方案(多柔比星、长春碱、达卡巴嗪),670例患者接受ABVD方案,共6个疗程,28 d为1个疗程,第1、15天用药。中位随访43.3个月,BV+AVD组和ABVD组4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82.4%和76.2%(HR=0.697)。OS数据尚未获得。2个疗程后PET-CT(PET2)阴性患者中,BV+AVD组及ABVD组42个月PFS率分别为85.0%和79.6%(HR=0.695),PET2阳性患者分别为68.3%和51.5%(HR=0.552)。长期随访中,BV+AVD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81%,64%获得CR;ABVD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83%,74%获得CR。该试验结果表明,BV+AVD组相对于ABVD组在晚期初治经典HL患者中展现出更多的优势[3]。
2.2 BV+ICE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
法国一项研究将BV联合ICE方案(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应用于ASCT前挽救治疗,此前Ⅰ期研究确定BV最佳剂量(1.8 mg/kg)联合3个疗程ICE的治疗方案,Ⅱ期研究进行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仅2个疗程后评估达CR者接受第3个疗程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2个疗程后CR率。最终对42例及39例患者进行了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患者中位年龄30岁,结节硬化型占83%,Ⅲ~Ⅳ期占67%,男女比为27∶15,其中12例为难治,30例为复发,疾病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19个月。治疗过程中,83%的患者出现3~4级不良事件(AE),主要为血液学不良反应(71%)、感染(21%)和胃肠道不良反应(10%),无神经系统病变及药物相关死亡发生。69.2%的患者获得CR,25.6%获得PR,7.7%为PD。最终,20例获得CR的患者进行了ASCT,中位PFS未达到,1年PFS率为69%。该试验结果表明,BV联合ICE方案2个疗程化疗在复发难治HL中CR率可达69.2%,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肯定,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ASCT机会[4]。
2.3 BV+纳武单抗
美国的一项单臂Ⅰ、Ⅱ期试验入组了91例复发难治HL患者[5],将其分为2组,一组予BV 1.8 mg/kg第1天+纳武单抗3.0 mg/kg第8天(第1个疗程),BV 1.8 mg/kg第1天+纳武单抗3.0 mg/kg第1天(第2个至第4个疗程),另一组均于疗程第1天以相同剂量给药。92%患者完成了4个疗程BV+纳武单抗治疗,药物相关AE主要为恶心(52%)和输注反应(IRR)(43%);除外IRR,14%的患者出现免疫相关AE,包括皮疹(8%)、肺炎(4%)和肝酶升高(1%)等。总有效率(ORR)为85%,CR率67%,PR率18%。74%的患者后期行ASCT。中位随访22.6个月,2年OS率为93%,2年PFS率为78%,而后续行ASCT者2年PFS率为91%。此项Ⅰ~Ⅱ期单臂研究结果表明,BV联合纳武单抗治疗复发难治HL有良好的耐受性及CR率,值得后续进一步随访观察。
2.4 派姆单抗+AVD方案
美国芝加哥的一项多中心Ⅱ期研究在2017年至2019年入组了30例患者[6],中位年龄30岁,4例年龄>60岁,11例为男性且83%患者为白种人。12例患者为疾病早期但有预后不良因素,18例为晚期患者。30例患者中12例有大包块,14例有B症状,16例有结外病变。给予3个疗程派姆单抗200 mg第1天治疗,21 d为1个疗程,PET2中期评估,再序贯AVD方案化疗,再行PET-CT评估疗效。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可耐受,相关AE多为1~2级。3~4级AE包括淋巴细胞减少(4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3例)、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高血压(2例)、腹泻(1例)、高血糖(1例)和低血钠(1例)。仅有1例发生4级氨基转移酶升高,予糖皮质激素处理后缓解。PET2时有37%患者获得CR(Deauville评分1~3分),另有8例患者肿块缩小,但根据Lugano标准未达CR。遂以总肿瘤代谢体积(TMV)进一步评估此8例患者疗效,分析得到其TMV值下降>90%。序贯2个疗程AVD方案后,30例患者CR率为100%,中位随访6.5个月,无复发或进展,PFS率及OS率均为100%。该试验还需继续扩大样本量行进一步疗效分析。
2.5 纳武单抗+ICE方案
美国的一项Ⅱ期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了一线治疗后复发难治HL患者[7],对其行6个疗程纳武单抗3 mg/kg治疗,14 d为1个疗程。3、6个疗程后行PET-CT评估疗效,6个疗程后CR者行ASCT治疗,未达CR者追加2个疗程ICE方案化疗,主要研究终点为CR率。对39例患者行安全性评估,37例行疗效评估。患者中位年龄35岁,男性占62%,Ⅲ~Ⅳ期占59%,38%的患者伴有B症状,38%有结外受累。32例接受纳武单抗单药治疗,7例追加2个疗程ICE方案治疗。共32例患者完成治疗,2例尚未完成治疗,1例因CR早期终止挽救治疗行ASCT,2例因药物相关AE中断治疗,1例发生药物无关性死亡,1例因拒绝接受ICE方案治疗而退组。经过3个疗程纳武单抗治疗,ORR为89%,CR率为59%,PR率为30%,SD率为5%。6个疗程后评估ORR为90%,CR率为77%,PR率为13%。最终对35例包括纳武单抗单药及联合ICE方案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ORR为94%,CR率为91%,PR率为3%。纳武单抗单药相关AE多为1~2级,主要为疲劳(28%)、皮疹(18%)、发热(15%)和血小板减少(10%)。纳武单抗联合ICE方案的1~2级AE主要包括恶心(71%)、呕吐(57%)、贫血(43%)、疲劳(43%)、高血压(43%)和低血钠(29%);仅1例患者出现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后续有27例患者行ASCT,中位随访10.5个月,1年PFS率为79%,1年OS率为97%。该试验结果表明纳武单抗单药及联合ICE方案是有效桥接ASCT的挽救治疗方案。
2.6 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Voorhees等[8]分析5例CD30 CAR-T治疗复发后使用PD-1治疗的患者,中位年龄36岁,4例CAR-T治疗前使用过PD-1,达到的最好疗效为PR,PD-1中位缓解时间为224 d,使用PD-1至CAR-T治疗中位时间为483 d。5例患者在CAR-T治疗前使用过的中位治疗方案为8种,CAR-T输注后,1例患者获CR,1例PR,2例SD,1例PD。5例患者随后相继PD,PD后再次使用PD-1治疗,CAR-T后到再次使用PD-1中位时间为132 d。至评估截止时间,PD-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212 d,3例患者持续有效,2例因PD再次行CAR-T,获得第2次CR。PD-1治疗过程中,1例因神经病变8个月后停药,1例因3级结肠炎25个月后停药,1例因肺炎8个月后停药。自开始CAR-T治疗至评估截止时间,5例患者均生存,中位OS时间为2.44年。该研究结果表明CAR-T治疗后使用PD-1仍然有效,因病例数有限,后续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