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8
最近西安“一码通”引起各界热议,西安这次防疫暴露了很多问题,但相信随着重视一定会得到解决。
但是在我们越来越重视数字经济、重视数据要素作用、加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当下,数据互通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尤其在健康码这种关键的系统上。
无论有多少专家说新冠病毒毒性下降,说什么2022年就结束等等,那都仅仅是大概率的推测,绝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以身家性命担保病毒一定不会向更坏的方向变异。
最近国外进行了一项针对新冠疫情的研究,对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大体老师”,在死亡24小时内进行解剖,检查身体各个部位新冠病毒情况,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的质疑,做的非常扎实。
结果检测结果很不乐观:这些解剖的“大体老师”,多数死于感染新冠病毒30天以后,最长的甚至长达200多天,很多是轻症和无症状。但是检测发现,在感染病毒30天之后死亡的人,理论上与新冠无关了,但是在全身多处器官仍然检测出了新冠病毒,尤其是几乎都在脑部检测到病毒,这些病毒还保持活性,但是肺部病毒明显下降。
这就存在这样一种可能:目前的核酸检测针对的都是呼吸道,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出现呼吸道已经检测不到病毒,病毒转移到脑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
越研究,就越发现新冠更多可怕的地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长期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准备,而我们又势必要逐步放开人口流动,至少是国内流动。
不可能长期像2021年一些城市做的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来了就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甚至有的为了避免被追责说“层层加码”,都不公开通知,等人到了要么直接劝返要么直接隔离。
2020年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开发的健康码,也已经不适应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全国流动放开的需求。
比如信息同步:有些地方健康码所需的各种信息,行程信息不互通,当一个人在各地间流动的时候,就会发生健康码赋码延迟。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某人去A市,因为怀疑密接,因而他A市健康码标黄了,结果该人自己家所在B市的健康码还是绿的。然后当天流调结束排除风险后,A市的转绿,但过了几天,B市的黄了。
比如各地标准不统一:目前全国仍然有至少几十种健康码,很多城市因为自身特点、管理能力等不同,健康码判断的信息不同、逻辑不同,带来了许多损耗。甚至有的城市为了方便管理、阻止外来人员进入,直接对出现确诊病例的城市所有人全部赋“红码”,而且只用自己当地的健康码,不认国务院的也不认其他城市的,给人带来极大不便。
还有僵化管理问题:比如最近某个地方,对于疫情防控僵化处理,不管这个人之前在哪里,就认身份证地址,只要身份证是某个地区的,就禁止进入或者提出隔离等严格要求;而身份证地址不是这些地区的,不管之前在哪,就能顺畅通行。
这何尝不荒唐?但荒唐的背后,核心问题在于互联互通、标准统一问题。
比如这次西安,就存在西安和陕西两套健康码不互通的问题。虽然类似广州和广东也是两套健康码,但是起码实现了互联互通,必要的时候规模更大的广东健康码还可以为广州提供应急服务,这就大大提高了广州健康码的稳定性。
在2020年,各地自行上马健康码,先跑起来是应该的。
在当时谁也没想到新冠疫情会持续这么久,都认为是一个中短期的应急任务,快是第一位的,想要全国统一也不现实。
2020年数据之间的互通相比现在还差很多,要想实现精准防控,依赖特别多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如果等到全国打通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要想建立一个全国通用的健康码,对于分布式建设、信息传输和处理速度、容灾备份等要求实在太高。
更不要说还存在谁出钱的问题。为什么如广州、西安这样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往往自己做一套健康码,不跟省里通用,就是因为财政还有管辖权的归属问题。
在这样一种应急、从权的考虑下搭建的系统,自然在先天上就很难通过改良解决。
小镇非常相信,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种健康码的开发,在2020年的时候一定是极度重视,一定是不惜一切、全力以赴,所有参与方一定抽调最精英、最骨干的力量进行开发,除了预计不足导致的问题,不会存在其他大的问题。
现在出现问题,不能反过来指责2020年付出努力的那些人考虑不周。
但是当进入运维阶段,参与的各方不可能让自己最骨干的力量长期维护已经稳定运行的系统,企业一定要调回来去做其他项目。也只有腾讯、阿里这样大公司,本来就有比较扎实的技术储备,使用规模大、高手多,能够支持一支精英团队持续进行后续升级改造,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有大企业。
所以就出现,大的健康码虽然遇到各种冲击,但基本没啥问题,就算出现问题也很快就解决了。真正困难的就是西安“一码通”这样的,专门开发,底层架构并不满足如此大的冲击,在过去的两年又一直很平稳,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进行底层的革新。
要知道对于这样的系统来说,要想提高到最近这种全城封控的使用量级,升级跟重新做一套差别不大了。
马上就是春节了,今天1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力做好2022年春运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提出了要落实健康码全国“一码通行”,鼓励各地区推广刷身份证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
也就在这两天,国务院也发布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其中专门提到“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明确支持打造公共数据基础支撑平台,促进跨区域数据互联。
在这样的背景下,健康码作为未来生活的关键基础设施,理应率先实现全国“一码通行”,建立一个囊括全部国民、全部国土的大平台,就像现在正在普遍推广的国家反诈App一样,又比如现在已经很常用的天眼查、企查查等。
当然,这要克服很多困难,比如:
不同企业、地方的利益问题:采用谁的判定规则,如何实现互联互通;
技术和安全问题:全国一码通行,共用一套码,万一出现问题影响更大;技术难度更大,如何开发等等。
但是在小镇看来,相比全国统一的好处,上面的都不是问题。能够参与这样一个必然载入史册的大项目,任何公司一定非常渴望参与进来,最优秀的人才也一定愿意贡献力量,就算某些企业觉悟不够,也完全可以动用企业看得懂的强制措施。
无论技术难度再大,能比12306难度大?能比解决双11购物高峰难度大?很多企业自己的平台就是全国通用的,这不是太难的事,而当中国集中全国最顶级的企业和技术人才,总结两年来的经验,打造出来的系统一定远远超过现在任何一个健康码。
更关键的,这个系统并不仅仅用于疫情防控,这个系统的本质就是获取包括行程、定位、个人信息等种种信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判定,从而精准赋码,这样一套系统如果全国组网,甚至可以慢慢的纳入更多的其他业务,比如医疗、养老等等。
又比如上面提到的刷身份证自动核验健康码,将大大方便老年人,顺便还促进了全国身份证一证通行的电子化进程。
全国互联互通中克服的各种地方、利益割裂问题,也将为后续全国一盘棋的改革提供宝贵的改革经验。
甚至,在未来,这个全国统一的健康宝可能将成长为一个国家级的数字政务平台,还可以借助疫情防控的契机,几乎零宣发成本的完成全民普遍使用,想想国家为了推广反诈App和数字人民币花费了多少心思,这样的机会不容错过。
21年初,广西贺州市民警在街头推广反诈App
仅仅上面节约的,就足以覆盖开发并维护这套系统的成本,而对于遏制各地层层加码,实现国内更顺畅、更安全流动的价值,更是无可估算。
现实世界,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国与国、人与人的差别在于,对问题反思的深度有多深?整改的力度有多大?能不能举一反三?
这才是危中有机的道理。
百度浏览 来源 : 大树乡长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1)
凡夫
2022-01-08 10:39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