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你们是在杀人!”学术造假误导人类对阿尔兹海默症研究整整16年!

科研诚信事件

2022-08-12   来源 : 北美留学生观察 ,作者编辑部

1943 0


“你们这是在杀人!”

“整整16年,你们误导了全人类对阿尔兹海默整的研究”

“如果不是你们造假,也许我的老母亲还有救!”

“你们耽误了成千上万病人!”


以上是一场超级学术造假事件被揭露后

愤怒的病人家属的声讨声音


这件事很严重

全人类对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被误导了

整整16年…



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起病非常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人类对这种疾病已经努力研究了几十年。

近十几年来,淀粉样蛋白假说是目前阿尔茨海默症致病机理研究最具影响力的假说,也是几大发病机制假说之一。

科学家们在该假说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进展十分缓慢。

至今,这种可怕的疾病仍然是不可治愈的。

谁都没想到的是,一份震惊世界的报告浮出水面。

美东时间7月21日,全球最权威的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篇历时6个月的调查报告。

报告称一位世界著名的阿尔茨海默科学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学家Sylvain Lesné发表的20多篇论文中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其中就包括2006年在Nature发表的一篇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开创性论文

那是一篇被引用2300多次的《Nature》(自然)论文,也是本世纪被引用最多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之一。

调查报告显示,这篇文章中似乎包含了多张经过篡改的图像。

如果调查结果证明Lesné的论文存在系统性、蓄意的研究欺诈,那么将会整体上危及β淀粉样蛋白沉积假说。

本年度,NIH在涉及淀粉样蛋白的项目上花费了约16亿美元,约占阿尔茨海默病全部资金的一半之多。

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Thomas Südhof说:“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害是浪费了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巨额资金和该领域的思维,因为人们把这些研究结果作为自己实验的起点。”

如果你觉得这没什么,那你应该看看这篇文章。

这项研究可能误导了全世界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长达16年。


阿尔茨海默病正在折磨全球数千万人。

除去数千万病人之外,还有他们数不清的家人正在承受这种毁灭性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和心碎。

一旦发病,似乎除了去医院做认知测试确诊,就没有什么更有用的办法了。

究竟为什么会发病,科学家们一直在探讨。


“淀粉样蛋白假说”认为,人体脑组织中的Aβ斑块是导致这种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原因。

许多研究热点,都是基于这一假说来开发新的药物。

科学家在死于阿尔兹海默的病人大脑中发现了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T)的“斑块和缠结”。

但“淀粉样蛋白假说”并不能完全解释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它也无法解释某些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中这种蛋白质的分散缺失。

但是在200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学家Sylvain Lesné和他的导师Ashe,

用非同寻常的声明震撼了阿尔茨海默症研究界。


Lesné和他的团队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种“56-kDa可溶性淀粉样蛋白-β组装物”,这是一种淀粉样分子,当他们把它注入大鼠的大脑时,会导致记忆中断。(“56- kda”的意思是56千道尔顿,它指的是蛋白质的分子量。)

在报告中,Lesné提出,“Aβ*56损害记忆独立于斑块或神经元损失,并可能导致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认知缺陷。”

这项研究报告看起来像是迄今为止致病原因最确凿的证据。

这篇2006年的论文发表在全球最著名的科学刊物《Nature》上。因此,广大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即抑制我们的a β前体基因,或从大脑中清除淀粉样蛋白本身。

从那时起,这篇研究论文被引用超过2300次,许多工作都集中在淀粉样斑块上,但进展非常缓慢。

自从淀粉样蛋白假说获得医学界优先地位后,其他科学家就很难获得资金用于研究其他治疗方法或研究其他致病原因。

科学家们抱怨说,他们都被“淀粉样蛋白黑手党”边缘化了。

然而,没有一项淀粉样蛋白的研究产生了减缓、停止或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直到Biogen公司推出aducanumab(阿杜那单抗)

2021年底,FDA不顾科学界的强烈抗议批准了阿杜那单抗,商品名为Aduhelm上市,主要用于治疗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这是一种靶向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而科学界的强烈抗议,是由于该药物在上市前的两次III期临床试验中都失败了。

在第二次试验中,Biogen的数据显示,Aduhelm的两项新试验中有一项失败了。他们还表明,大约40%获得fda批准的更高剂量的人出现了脑肿胀。

当FDA快速批准Aduhelm的上市申请时,FDA咨询委员会的三名成员辞职以示抗议。

时至今日,《Science》耗时6个月的研究报告才发现,2006年那篇对阿尔茨海默病开山劈地的研究,和该科研团队之后的9篇论文里关于Aβ*56的图像,可能都是PS的……

假如2006年这篇开山之作从理论的地基开始就歪楼了,全世界药企都得掀桌。

毕竟十几年来,超过百亿美元的投资都等于打了水漂。

900万被困在时间里的老人,他们还好吗?

中国社会对于阿兹海默病的救助,一端是家庭,一端是医院,中间地带却非常薄弱。对于很多患者来说,非药物干预,对于延缓病情十分重要。

甚至,还有很多人会觉得,“老年痴呆”不是病,人老了,记不住事儿了,不是很正常吗?

(龙应台的母亲也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

但是,这900万数字的背后,还有一些未被大众广泛关注的“隐性话题”:

社会保障制度、失智老人护理以及老人的尊严等等。

2017年,一部纪录片《我只认识你》,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艾滋海默症”这个群体。

镜头记录了上海一对老夫妇的故事,妻子味芳患有阿兹海默症,身边只有丈夫树锋相伴,两人生活在一个被遗忘的“空间”中。

(纪录片《我只认识你》)

爷爷和奶奶都已经80岁的高龄,属于知识分子家庭,年轻的时候,爷爷从事轻工业机械设计;奶奶是一名中学教师。

爷爷从前结过婚,但是在60年代的社会大革命中,妻子和女儿都接连病逝。当时,爷爷精神濒临崩溃,好在身边还留下唯一的儿子。

经历了如此巨大的时代变迁,好在命运垂怜,在40岁的时候,认识了奶奶味芳,两人决定余生相依为命。

(纪录片《我只认识你》)

在中国90年代的出国潮中,爷爷的儿子去了澳洲,从此一去不返,并且在当地成家立业。

两人就真的成了“失独老人”。

就这样两人共同相守将近40年,直到10年前,奶奶味芳被查出患有“老年痴呆”,前半生的种种,在她的头脑中越来越模糊。

(纪录片《我只认识你》)

奶奶说:

“如果他走了,我就该死了;我走了,他也倒霉。”

两人像是水和鱼一样无法分离,在他们生活的空间中,没有子女陪伴,没有护工照料,生病了也要搀扶着去医院。

自从,奶奶患上阿兹海默症后,智力就和4岁的孩童一样,时常哭闹不止,越来越没有自理能力,最后连自己是谁都记不住了。

(纪录片《我只认识你》)

可人哪里有不生病的时候呢?

有一次,爷爷肺炎住院,想到家中无人照料的老伴,一向乐观开朗的爷爷哭了。

不舍得将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伴送去养老院,自己又没有能力照顾,一生大起大落的爷爷,在晚年又陷入了“困顿”之中。

(纪录片《我只认识你》)

韩剧《亲爱的朋友们》中,喜慈知道自己可能患上老年痴呆症,在墙上贴满了注意事项,比如:一定要听话,绝对不能麻烦别人。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喜慈在自己的儿子面前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时,一个母亲的尊严低到了谷底。

家长们常说,人老了,不要麻烦自己的孩子。这份爱,在阿兹海默面前,被打了回去。

(韩剧《亲爱的朋友们》)

目前,药物治疗是他们唯一缓解病程的方式。

然而经历“造假”风波后,他们该相信谁?药物还能吃吗?


斯坦福大学在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


将年轻小鼠的脑脊液(CSF)注射到老年小鼠的大脑中,它的记忆力居然提升了!


具体来说,40%的老年小鼠在植入“小鲜肉”们的脑脊液几周后,还能回想起之前体验过的应激实验。
相比之下的对照组,那一波老年小鼠的这个数据仅为18%。
(这过程,颇有一种“吸星大法”的感觉了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直接灌注年轻脑脊液的方法,能提高老年小鼠神经元的传导性,从而改善记忆的形成和回忆过程。

对此,波士顿儿童医院专家、哈佛医学院神经病学家Maria Lehtinen表示:

这是第一个证明注射脑脊液能真正改善认知功能的研究,所以这项研究是一个里程碑。


它所开辟的新方向令人非常兴奋,我们可以将脑脊液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来应对各种疾病。
也有网友认为,这将是“阿兹海默症的希望”。
但无论是否能够治疗阿兹海默症,科学界对于大脑的实验越来越多,但这也引发了伦理上的冲突。
ref:
https://www.extremetech.com/extreme/338296-potential-research-fabrication-bombshell-threatens-amyloid-theory-of-alzheimers-disease
https://www.sciencealert.com/reigning-theory-of-alzheimer-s-may-be-based-on-fraudulent-images-per-new-report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论文代写”成生意屡禁不止 专..
  • 大脑会经常“发热”,究竟是怎么..
  • 小酌怡情?警惕酒精性肝硬化——..
  • 跑步指南之膝关节疼
  • 科研诚信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科研诚信事件和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