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6
对于许多癌友而言,患病之后最不想面对的就是转移二字。张姐就是一个对“癌症转移”提心吊胆的人。在确诊之前,医生建议行穿刺检查以确诊张姐肿块的性质。张姐听说要活检死活不乐意,原因很简单,害怕穿刺会引起肿瘤扩散和转移。在确诊之后,张姐一直忌口,生怕吃错东西。每一次复查之前都是心惊胆颤,只要身体稍有不适,张姐都要怀疑是不是转移引起的。但是,这些恐慌真的有必要吗?关于肿瘤转移都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0 1 活检穿刺会导致转移
癌症的确诊最终是要靠活检穿刺病理明确的。大部分人会担心肿瘤细胞有可能沿着穿剌孔道种植转移,的确,从理论上讲,对癌、瘤的任何刺激,包括针刺、切除、取活组织或其他检查,以及麻醉药物注射,甚至用力揉搓和挤压等,都可能造成癌细胞的脱落和扩散、转移。但是临床上这种概率是极低的。随着穿刺技术的发展,目前所用的穿剌针大多有套管等防护设计,分内外两层结构,当穿剌针快要碰到肿瘤的时候,就停下来按一下手柄,将带有凹槽的针芯弹出,扎入肿瘤;再按一下手柄,针芯就会回缩到套管内。这个外壳就是一个保护通道,在穿刺针拔出的过程中,就避免了肿瘤细胞的外漏,对人体做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并且,即使存在肿瘤细胞的外漏,也不意味着会形成转移癌。有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约有50%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中存有恶性肿瘤细胞。癌细胞虽然可以进入血液,但难以在血中存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将其杀死或杀伤。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漏网的癌细胞才会在机体某些部位“落户”,从而生长为转移癌,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再者,穿刺活检之后会进行常规治疗,肿瘤扩散转移的风险是可以通过治疗来抵消的。在所有检查中,包括穿刺活检在内的病理活检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坚实的基础。肿瘤放着不管迟早也是会转移的,承担一点点风险,及早进行治疗,才是收益最大的方案。
02 吃发物容易转移
从字面上讲,“发”包含发作、诱发、复发之意。 中医所谓的“发物”,“发”可以理解成“诱发、引发、助发”。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体内有”伏邪“,如果吃了”发物“,就有可能会诱发原有的慢性病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
例子
假如你患上风寒感冒,在感冒快痊愈的时候,偏偏又进食了凉性食物,体内还未除尽的寒邪又被引发出来,造成再次感冒。这里的凉性食物才能称为是此次感冒的“发物”。
那有没有吃了能诱发癌细胞的“发物”? 目前并没有哪一项研究数据证明哪一样“发物”可以导致癌细胞的复发转移,尤其是大家日常经常提及的几类发物对于肿瘤患者并没有这些诱发的作用。
肿瘤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常表现为消瘦和恶液质,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治疗效果、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能促进机体的康复,特别是肿瘤患者大多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后,机体状况较虚弱,急需补充营养,以修复机体。坊间流传的“发物”种类真的太多了,如果什么都不能吃,首先营养就跟不上了,肿瘤患者的康复质量就得大打折扣,因此除非是有过敏情况等特殊情况的肿瘤患者对部分发物需要忌口,其他的食物我们还是需要“雨露均沾”啦!
03 疼痛就是转移
虽然肿瘤转移刺激人体后,会发出“疼痛”的早期信号,但并非所有疼痛都意味着转移。癌症患者年龄普遍偏大,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疼痛不是因为肿瘤的原因导致的,而是和正常人一样,是因为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非肿瘤原因导致的。还有部分患者的疼痛是肿瘤治疗导致的,比如胸部术后肋间神经痛、腰椎术后腰背痛、比如化疗后周围神经炎、放疗后神经痛等。一般来说,遵医嘱按时复查,已经很大程度地保障了病情稳定,如果发生转移可以第一时间查出来。疼痛和转移没有必然关系,疼痛也需要专门的止痛治疗。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是需要和医生联系的:
出现新的部位的疼痛,或原有疼痛恶化。
疼痛没有得到预期的缓解,或缓解的时间维持的不够长。
除疼痛外,出现任何新症状(例如:不能走路、不能进食、不能小便等)
04 复发和转移一样
大部分癌友对复发和转移傻傻分不清楚,往往混为一谈。实际上,复发强调的是肿瘤曾有个消退的过程,间隔一段时间后再重新生长出来。而转移是指癌症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了,如脑转移、骨转移等。
05 骨盐代谢减低(活跃),就是骨转移
目前肿瘤患者好发的年龄段是在45-54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由于机体功能减退的原因,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骨盐代谢紊乱,很多觅友会误以为发生了骨转移。其实这和骨转移并没有必要的联系。一般骨转移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痛,甚至是病理性骨折等,部分患者就是因为骨折就诊才发现肿瘤骨转移的。对于肿瘤患者,为了早期发现骨转移,可以定期做骨扫描检查进行筛查。
06 指标升高就代表转移?
肿瘤标志物在有些医院又叫做肿瘤标记物,其实是一个东西。这是一种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物质,由肿瘤细胞基因表达所产生,或者由人体对肿瘤细胞的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
肿瘤标志物仅仅是反映肿瘤存活和生长的物质,只起到监测和预警作用。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会根据肿瘤细胞的总量、质量、扩散程度而出现变化,如果机体出现了代谢障碍,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也会升高。首先,肿瘤标志物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现象,需要根据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趋势作为具体的判断依据。当肿瘤患者出现了持续性的肿瘤标志物变化,才需要对疾病复发作出警惕,并及时地进行影像学检查(CT、核磁、PET-CT等)。因此肿瘤标准物的升高≠肿瘤转移。
07 手术切除了就不会转移
手术切除后,依然存在转移风险。这是因为在恶性肿瘤形成之初,肿瘤的转移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只是这样的转移是藏在淋巴管和血管之中的、看不见瘤体的“隐形转移”。这种隐形转移并不一定会形成转移灶,因为癌细胞可能在转移途中就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干掉了。但在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当肿瘤细胞转移的部位发展成适宜肿瘤生长的环境,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会慢慢长出我们看得见的转移性肿瘤。正因如此,才会有术后的辅助治疗,也就是手术后进行一段时间的放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以杀死身体里可能存在的转移肿瘤细胞,避免日后出现复发转移病灶。同时,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转移病灶,及早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08 跨过5年就不会转移
肿瘤患者复发转移率最高的阶段是在术后2-3年,五年之后复发转移风险就会逐年下降。但是这并不代表跨过5年就不会转移,复发转移与许多因素有关。
相关因素
相关因素一,肿瘤本身的病理、生物学特点决定的。
肠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无论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还是治疗反应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一些类别的肠癌预后不佳、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均较高。
相关因素二,是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器官功能以及心理因素。
身体状况不佳、器官功能不佳都会增加肿瘤复发的可能,而心理状态与免疫力相关,压力过大会造成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相关因素三,治疗不规范、不彻底也是导致癌症复发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就诊的肿瘤患者都有亚临床转移现象,一些脱离原发灶循环到远处的癌细胞无法通过手术切除到,如果术后没有进行全面有效地全身治疗,那么这些癌细胞就会隐藏下来,成为日后癌症转移复发的罪魁祸首。
因此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复发转移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是即使发生了复发转移,我们依然有很多可选择的治疗方法,随着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希望把这种以前的不治之症变为慢性病状态。最后,转移虽可怕,谣言更凶猛。大家切不可听信谣言,人云亦云,因此而耽搁了病情,危及生命!
文章来源:胰腺癌关爱圈 本文由医世象木木 整编,转载请联系授权。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世象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