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研究显示:植物性饮食能降低73%新冠重症风险!附提升免疫力攻略

疫情百态

2022-11-23   来源 : 素食星球

1573 0

冬天来了,最近全国各地疫情反反复复。

除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外,还可以做什么来提升我们的免疫力,甚至可以减轻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
图来自www.pcrm.org


01
低碳水高蛋白饮食,
中重度感染风险增近4倍

2021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表于英国权威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报告显示:不同的饮食习惯可能影响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

该研究追踪了近3,000名频繁接触Covid-19感染者的一线医护人员,发现平时以健康植物性饮食为主者,患中度至重症的概率降低了73%。

图来自plant_based.co
令研究团队惊异的是,饮食中摄取较多高动物性蛋白、高脂肪为主的人,发生中重度感染的风险高出了400%左右。

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医学教授Dean Ornish 认为:

健康的植物性饮食,不但能降低感染新冠病毒后对身体的破坏程度,在全身系统方面也有各种有益影响


02

植物性饮食可助预防重症!


另一项哈佛大学公卫学院主导的研究也有类似结果。

哈佛大学与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团队针对接近600,000人(饮食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饮食质量评估使用健康的植物基础饮食评分,强调健康的植物食品,如水果和蔬菜)的大数据分析:

以健康植物性饮食为主的人,发生COVID-19感染中度至重度病情的可能性,同样也降低了41%。

Pexels by Ella Olsson

台北慈济医院共收治超过1700百多位染疫患者,共发表32篇研究成果,最近刊登在知名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一则研究则证实:65岁以上且吃素的患者能有效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机率。


图来自台北慈济医院


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医学教授Dean Ornish认为,人类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摄取动物性蛋白、加工食物、甜味剂等人工添加物。


在此之前,人类一直是以植物性饮食──摄取水果、蔬菜、全谷物、豆制品为主。尤其蔬菜、水果中,含有数十万种「植化素」,包括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异黄酮素、茄红素等等,不只对保护力至关重要,且具有抗癌、防止心脏病、减少衰老等特性。


03
新冠肺炎
与肠道免疫力关系密切

尽管 COVID-19 主要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与该疾病有关。

欧盟联合研究中心指出,新冠病毒会与肠道微生物的菌群发生交互作用,可能会加重新冠肺炎患病的严重程度。

无独有偶,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与新冠后遗症息息相关。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教授指出

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出现持续性肠道微生态失衡,很可能是导致出现后遗症的重要原因。

图来自SOOGIF

饮食对于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极为重要,对于传染病的风险和严重程度有相当的关连性。

先前已有报告指称,植物性饮食营养丰富,其中包括高浓度的多酚、类胡萝卜素、纤维素、维生素A、C、E、叶酸、铁、钾和镁等。

04
提升免疫力的植物饮食法则

1.全谷物代替精米白面

研究发现,当饮食中富含高纤维时,可以降低感染新冠时的发炎症状。因此可先从主食下手,增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建议用全谷物来代替精米白面,比如糙米、藜麦、全麦等。

2.每天吃足量蔬菜,尤其推荐十字花科

蔬果中蕴含丰富的植化素,这些都是抗氧化、抗病毒重要的宝藏。尽可能多样化饮食,每种植物含有的营养素不同,让植物生化素联合作战,这样威力最大。



尤其是富含「萝卜硫素」的蔬菜。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所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食物中的萝卜硫素可以帮助及预防特定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也包括新冠病毒。

十字花科的蔬菜更含有丰富的萝卜硫素,因此建议可将十字花科的蔬菜放入我们每天的饮食计划里。 

推荐食材:十字花科包括花菜、西兰花、紫甘蓝、小白菜、大白菜、萝卜等。

图来自HEHO/何宜庭
3.豆类有助于改善肠道屏障

蛋白质为人体必须营养素,研究显示若蛋白质摄取不足会影响抗体产生,增加感染风险。豆类可提供可溶性纤维和氨基酸,也是支链氨基酸的良好来源,提高肠道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肠道屏障。
摄取黄豆、黑豆、毛豆、红小扁豆及其制品之优良蛋白质,能维持肠黏膜防御能力,帮助对抗发炎反应。

4.吃点发酵食物,帮助肠道养好菌

我们体内100万亿盟军(共生微生物)的种群多样化和完整性,决定了你的身体(它们的家园)抵抗外来者入侵的战斗力。

如何提升体内有益微生物?

①. 多吃发酵类食物,尤其是家庭发酵(泡菜/酸菜/酱/味噌/腐乳……)
②. 来自蔬菜和水果的益生元(膳食纤维是肠道益生菌的食物)。
 
营养师 Nini制作的发酵类食物


5. 擅用厨房香料提升免疫力


中医专家说,这次的感染体质多数为湿和寒,因此在饮食上我们要选择:属性是中性和温性的食物。

大部分谷物都是中性偏温的,蔬菜水果多吃应季生长的,搭配香料都可以帮助平衡寒热,比如黑胡椒粉、生姜、姜黄粉等等。


散发芳香的植物有一些优秀的共性,我们只需利用上厨房中的干制香料就能获得这些好处:抗病毒、抗氧化、祛湿、暖胃、醒脾。


6.杜绝“反营养物质”

不客气地说,饮食可能补充必需营养素,也可能带来“反营养物质”。这些“反营养物质不仅仅不能为你带来有用的营养,而且还会:干扰营养素吸收,加速营养素流失,消耗营养素去清除这些毒素。


反营养物质举例:精米白面, 使用人造奶油和氢化脂肪(即反式脂肪酸,常用名为植脂末等)的甜点,绝大多数包装食品和饮料等等。


从现在开始,规划你的采购清单,多一些地里长出来的,少一些工厂里出来的。



05
其他

1.保证良好的睡眠

免疫力和自愈力都需要在休息中自我修复,失眠或熬夜就像是让免疫系统连续加班却没时间休息,久而久之导致免疫力事倍功半。

深度睡眠就是在为身体充电,是人体自愈力发挥最强的阶段。晚上少吃,尤其是消化力弱的人,晚上少吃会睡得更安稳,对健康有好处。

图来自SOOGIF

2.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可以激活免疫机能、改善睡眠,但高强度的、艰苦的运动会导致免疫力产生临时降低,所以运动要以不过于疲劳为准。

3.减少不良信息的摄入

如果你平时就容易受环境和人的影响,减少和过于焦虑的朋友往来,不要过度关注疫情的报道,适度工作,适度放松玩乐。睡前可做几分钟的静坐训练。


减少不必要的思维缠绕。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碰到相关问题,容易钻进事情中去,要及时提醒自己跳出来,去做一些该做的事情,比如运动。

参考文献:
1. Merino J., Joshi A.D., Nguyen L.H., et al. (2021). Diet quality and risk and severity of COVID-19: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Gut. Retrieved January 7, 2022, from https://gut.bmj.com/content/gutjnl/70/11/2096.full.pdf
2. Salazar R. E., Kalantar Z. K., Badillo H., et al. (2021). Association between severity of COVID-19 symptoms and habitual food intake in adult outpatients. 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 Retrieved January 7, 2022, from https://nutrition.bmj.com/content/bmjnph/4/2/469.full.pdf
3. Yeoh Y.K., Zuo T., Lui GC-Y., et al. (2021).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reflects disease severity and dysfunctional immune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Gut. Retrieved January 7, 2022, from https://gut.bmj.com/content/70/4/698
4、中大研究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與「長新冠」息息相關. Retrieved January 7, 2022,from https://www.med.cuhk.edu.hk/tc/press-releases/cu-medicine-study-shows-distinct-gut-microbial-profile-associated-with-long-covid
5、Plant-based and/or fish diets may help lessen severity of COVID-19 infectionDiet quality and risk and severity of COVID-19: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6、https://petbyus.com/41822/
7、https://www.google.com/amp/s/www.edh.tw/amp/article/32075
文&编 | 子西
图片 |网络
· END ·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晚讯|耀海生物获超亿元B+轮融资..
  • 【化学生物学】DNA折纸技术助力R..
  • K药启示录:13个创新药放弃医保..
  • 哈佛等最新报告:美国94%人口感..
  • 新冠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新冠疫情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