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王杰军教授:癌痛患者全程数字化管理的实践与价值

临床医学

2022-12-12      

1411 0

中国肿瘤姑息治疗需求供给严重不匹配

中国是恶性肿瘤数量非常大的国家,每年新发肿瘤患者将近500万,5年现患人数达900多万,疾病负担沉重。

尽管我国肿瘤治疗手段与国外基本接轨,但与美国相比,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却有很大差距:中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是40.5%,而美国达67%。造成这个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肿瘤的疾病谱不一样,另一方面就是在疾病治疗管理上有差别。

2015年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在全球做了一项对死亡质量的调研,其可反映某个国家整体姑息治疗的水平,其中四个亚太国家(省或地区)跻身全球前20位,分别是台湾(第6位),新加坡(第12位),日本(第14位),韩国(第18位),而中国大陆在亚洲排在第15位。

下图表示的是各国家(地区)姑息治疗需求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横坐标代表需求,纵坐标代表能力。如图可见,中国肿瘤的姑息治疗需求很高,但是治疗能力却很低,和台湾省有很大的差距,治疗需求跟能力之间具有极大的不匹配。


所以,关注中国大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进姑息治疗方面大有可为,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疼痛治疗。

癌痛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不可或缺

通常认为,肿瘤患者晚期才出现疼痛,实则不然。来自国内外的数据都表明,25%的早期肿瘤会出现疼痛,超过30%经抗肿瘤治疗及康复期的患者仍会有疼痛,晚期肿瘤患者有疼痛者高达60%-80%,所以疼痛是覆盖肿瘤患者全病程的问题。


70%的肿瘤疼痛原因与肿瘤进展有关,20%的疼痛由化疗、放疗、手术等一些抗肿瘤治疗所引起,所以抗肿瘤治疗本身也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比如很多乳腺癌病人生存时间可以超过20年,但由于手术、放疗等导致的神经淋巴损伤以及上肢的肿症等也一直伴随,疼痛可能伴随整个肿瘤治疗全程。调研数据也表明,导致肿瘤患者痛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疼痛。

虽然每位医生都知道疼痛对患者影响很大,但对肿瘤患者疼痛的治疗远远不足。一项对中国10家肿瘤专科医院2013到2016年期间使用镇痛药物趋势分析发现,肿瘤患者平均发生疼痛比例是60%,医院使用镇痛药者只有11%-13%,疼痛治疗用药费用仅占整个肿瘤治疗费的20%。

国际著名期刊《CA》曾发表一篇文章,提出疼痛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关键组成,是肿瘤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帮助患者解决疼痛问题至关重要。


癌痛诊疗的五大难点

医生不只是去治疗肿瘤,而是要治疗带肿瘤的人。我们希望肿瘤患者活得更好、更长,其中疼痛治疗是影响生存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近十几年来大家一直关注癌痛,也投入了很多的力量推广和普及癌痛的规范治疗。


国际上已将癌痛定位为一种慢性痛、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2018年国家卫健委将慢性癌性疼痛首次列入并细化到《国际疾病分类》中文版ICD-11。

然而在我国,对疼痛关注与认知还远远不够。据统计,2020年中国慢性痛患者达3亿,每年因疼痛需要的医疗费用是5千亿人民币,痛治疗需求远未得到满足。怎样开展疼痛治疗?对疼痛治疗如何做到知行合一?首当其冲,要认识目前癌痛诊疗存在的难点和不足。

1)对疼痛认知普遍不足

大多数人,包括医务人员并不认为疼痛是种“疾病”。我们曾请美国一家调研公司在国内做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肿瘤患者不愿意跟医生主动报告疼痛,直到疼痛让他无法忍受。如果大家都认为疼痛是一种疾病、是需要治疗的,那就会有很多不一样。

2)疼痛筛查不足

患者就诊时很少有医生主动去筛查这个病有没有痛,所以很多病人在疼痛早期没有治疗,让急性痛变成慢性痛。疼痛一旦从急性变成慢性,治疗就会完全不一样。慢性痛对于人的损伤会更大,它会造成神经重塑、中枢结构重塑,使疼痛更加泛化,人对疼痛更敏感,继而使治疗变得更为复杂。

3)对药物的恐惧

吗啡是癌痛的主要治疗药物,但中国人对吗啡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认为它是毒品、会成瘾。医用吗啡在我国的消耗量近年来增长非常快,但真正用于癌症治疗的并不够多。其实吗啡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药物。医务人员、乃至社会都需要客观认识吗啡,克服恐惧心理,让患者和家属都知道这药是安全有效的。

4)医院诊疗能力不足

我们国家对癌痛治疗的能力和水平远远弱于其他国家,很多医院对疼痛科关注不够,没有设立疼痛科或者疼痛科没有专门的医生。

5)缺乏有效的院外管理体系及机制

现在对使用镇痛药患者尚缺少有效的管理体系,对患者离开医院回家后发生疼痛,缺少有效的管理。我们希望能通过建立有效的疼痛管理机制,能够把疼痛管理起来。

数字疗法在癌痛管理中的价值

数字疗法的发展为癌痛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数字疗法更方便解决患者癌痛评估问题

医生实施治疗,需要对病情进行动态评估:不但治疗前要评估,用药治疗后还要评估疗效、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非常需要一个更加便捷的工具,而数字疗法产品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2)数字疗法利于更精准管理患者

患者疼痛有的是爆发痛,有的是神经病理痛,不同的疼痛治疗方案不一样,整个癌痛的全面管理也不一样,医生需要将患者癌痛的各方面、各维度都有效管理起来。数字疗法便于医生随时掌握患者治疗前后及过程中的情况,并作出及时响应与调整。

3)数字疗法更利于保证治疗同质化

多数医生对疼痛不够了解,对疼痛治疗更是不够熟悉。很多医生常常只会用一种药,而不知道如何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通过数字疗法,医生可通过对病情评估,根据诊疗共识的推荐,得到下一步检查和治疗建议。这样,即使在边远地区的疼痛病人,也能同样获得有效的治疗。这是未来数字疗法非常有价值的一点。

4)数字疗法更利于多学科联动

镇痛和治痛是两个概念,打一针不疼了是叫镇痛,是治标,而治痛是治本。比如一位癌症患者疼痛是因为骨转移,出现了骨折或者导致周围神经侵犯,那就应该进行抗肿瘤治疗、局部肿瘤治疗,再加上镇痛治疗,这样才能够保证有效控制疼痛。

疼痛是慢性病,和急性病不同,患者长期在家吃药,可能还在接收其他一些治疗方法,数字疗法与药物、或一些疼痛治疗设备联合使用,这种情况下才能大大提高疗效,让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更好的改善。

作为慢性病,疼痛多学科联动,院内院外、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非常重要。使用数字疗法,患者不用每天来医院,在家里就能接收疼痛评估并做一些相应的治疗,医生能及时了解患者在家的情况。数字疗法将在未来癌痛管理中将有很重要的价值。

疼痛管理数字疗法的产品矩阵

1)BTS——6D疼痛评估系统

在国内近40家医院的应用研究发现,6D多维疼痛评估,在评价患者疼痛的强度方面与传统的BPI一致,但在评价时间、使用方便性及使用偏好的方面则明显优于传统的BPI。据此,还可判断是爆发痛、神经病痛,或疼痛危象。患者的疼痛状况和评估结果推送给医生,并会提示医生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处置,共识如何推荐。

通过数字疗法,药企可更精准地将药物推送给患者。比如爆发痛,这种痛往往是在治疗稳定期间突然加重,或因某个活动而引起的疼痛,它是可预见的疼痛,如果诊断出来了,在患者疼痛发作之前十分钟用上药,避免再痛,这样就能帮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

2)BTB——骨转移、骨质疏松人群骨折预测风险系统

正在联合国内知名的医院进行,已收集4000例骨转移导致腰椎骨折的数据,包括患者从骨转移开始到骨折期间所有数据,数据覆盖影像、力学、骨代谢以及干预措施等。可有效预测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有多大,便于医生提前予以干预预防,改善预后。

中国有8400万的骨质疏松患者,其中9.4%(800多万)会出现骨折。我们在老年医院还做了一项骨质疏松人群的骨折预测研究。将平常的疾病管理结合骨折风险预测,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这类患者的疼痛。

3)BTC——癌痛多学科咨询系统

针对难治性疼痛,一个科室甚至一家医院解决不了,通过BTC线上多学科咨询系统,各学科专家共同分析讨论,给出最佳诊疗方案建议。

4)BTX——TENS+正念疼痛治疗仪器

BTX是用正念加经皮电刺激疗法结合开发的可穿戴产品,可与药物结合,也可以独立使用,通过BTX可实现全面的疼痛闭环管理,真正让患者做到不痛。

5)PAINICU监测系统——疼痛ICU

十多年前国外有人提出关注疼痛危象,但从未有人定义过什么是疼痛危象。我们联合国内疼痛、麻醉、肿瘤专家,对疼痛危象做了准确的定义,并制定了一项诊断标准,运用6D多维疼痛评估系统可准确判断患者是不是有疼痛危象,一旦有疼痛危象,我们会要求这个病人快速镇痛,住院进入疼痛ICU治疗。

SAFE2(Safety,Analgesia,Fast,Effective)是铂桐医疗提出的疼痛危象管理新理念,通过疼痛ICU实现快速、安全、有效的镇痛管理。

与常规ICU不同,疼痛 ICU是一种特殊的专科监护病房,适用于对生命指证相对平稳,有疼痛危象且需积极、快速镇痛的治疗,疼痛ICU不仅提供一整套的标准治疗方案,同样还对被治疗者进行镇痛体征及风险监测。

结语癌痛要及时治疗,遵循WHO规定的三阶梯治疗方式,90%以上的癌症患者能够解决疼痛问题。癌痛是一种慢性病,需要多学科联动施治。从诊断评估、风险预测到治疗,数字疗法在每个步骤都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未来数字疗法在癌痛乃至整个疼痛管理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能把疼痛管理的每一步都管好,让患者过上有尊严的“无痛”生活。



医微客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医院和企业,协助医生解决科研上的痛点,提升临床科研水平,为企业提供医学写作、医学编辑、科研培训和学术传播等策略支持。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陈菊梅基金会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NCCN发布首个『儿童中枢神经系统..
  • 经验分享㉞|基于塔巴模式的医院..
  • 我亲历的北医住培那些事儿|不一..
  • 患者回归,大批医院或面临“大考..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