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2023中国肥胖地图发布!超40%男性超重,北方超重/肥胖率高过南方,发达地区超重/肥胖率低

临床研究

2023-08-21      

1472 0


肥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和进行性疾病,是一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自1975年以来,全球肥胖患病率在男性中增加了两倍多,在女性中增加了一倍多。与全球趋势一致,近几十年来,中国的肥胖患病率也在迅速上升。中国疾控中心中国慢性病和风险因素监测(CCDRFS)项目的数据表明,在2004-2018年期间,中国成年人肥胖患病率增加了一倍多(从3.1%增加到8.1%),据此估计,2018年中国约有8500万人患有肥胖症【1】

肥胖是多种并发症的公认危险因素,包括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骨关节炎等。此外,据估计,2015年,高体重指数(BMI)与全球400万人死亡相关,其中仅心血管疾病就占了270万人,因此有必要采取保健干预措施,以预防和管理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展。

2023年8月17日,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母义明教授团队联合诺和诺德美年健康研究院在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 期刊发表了题为: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的研究论文。

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关于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当代研究,来自全国243个城市的1577094名符合条件的成年人参与(52.8%为男性,中位年龄为40岁,平均BMI=24.1 kg/m2)。按照中国人的BMI分级,34.8%的人超重,14.1%的人肥胖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男性中超重的比例为41.1%,而女性为27.7%,男性中肥胖的比例为18.2%,而女性为9.4%。与BMI正常者相比,超重/肥胖者的并发症患病率更高。超重/肥胖参与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脂肪肝前驱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BMI越高,并发症越多。


为了在国家层面实施有效的保健政策和实践来管理肥胖,需要关于肥胖流行和相关并发症的最新证据。最近的几份报告利用国家调查数据(例如上述CCDRFS数据)提供了中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评估。然而,很少有研究评估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并发症的患病率。

这项研究旨在通过评估中国1580万成年人中超重、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患病率,为中国未来的肥胖护理提供更好的信息。该研究的目的包括通过人口统计学特征调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以及通过体重指数(BMI)分级调查超重/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患病率。

这些数据来自中国243个城市的519个美年大健康检查中心,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年龄≥18岁,他们于2019年进行常规体检(N=21771683),并完成身高、体重、性别和所在地区的统计。未调整的超重/肥胖患病率按年龄、性别和地区计算,此外,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将全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按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准化,采用逻辑回归计算体重指数(BMI)各组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1771683人中有1577094人符合研究资格标准,被纳入最终研究分析。


每个参与者的体重指数(BMI)是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来计算得出的,根据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被划BMI等级。根据中国的BMI分级,偏瘦定义为BMI<18.5,正常为BMI=18.5-24,超重为BMI=24-28,肥胖为BMI≥28。根据WHO的BMI分级,偏瘦定义为BMI<18,正常为BMI=18.5-25,超重为BMI=25-30,肥胖为BMI≥30

根据参与者的性别、年龄和体检中心所在地区,对人口特征进行了分类评估。按体检时年龄分为13组(18-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和≥80岁)体检中心所在地区按GDP和地理方位分类,根据所在城市2018年的人均GDP水平,将城市划分为5类。


在总体人群中,BMI近似呈正态分布,BMI在23.5-24.5之间最为常见。根据中国人超重和肥胖的BMI分级,34.8%的人超重,14.1%的人肥胖总体而言,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男性中超重的比例为41.1%,而女性为27.7%,男性中肥胖的比例为18.2%,而女性为9.4%。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标准化的全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与未经调整的粗患病率相似

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高峰比女性年轻。男性超重患病率在50-54岁达到峰值,在55-59岁保持,而女性在65-69岁达到峰值。男性的肥胖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在70-74岁达到峰值。


当使用WHO的BMI分级时,超重的比例为31.9%,肥胖的比例为6.2%,无论采用WHO的BMI分级还是中国人的BMI分级,不同性别和各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趋势相似。

该研究显示,中国北方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均高于南方,内蒙古、山东和河北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最高。

使用中国人的BMI分级,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显示出与人均GDP的相关性,人均GDP较低地区的参与者中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更高。使用WHO的BMI分级以及在男性和女性亚组中进行评估时,可以看到按人均GDP计算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类似差异

超重和肥胖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脂肪性肝病前驱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使用中国人的BMI分级,超重者的脂肪肝并发症为49.0%、肥胖者的脂肪肝并发症为81.8%,前驱糖尿病分别为30.7%和36.9%,血脂异常分别为31.3%和42.4%,高血压分别为20.7%和36.9%相比之下,BMI正常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前驱糖尿病(23.0%)、血脂异常(16.9%)、颈动脉斑块(14.3%)和脂肪肝疾病(13.3%) 。


在总体人群中,40.3%的参与者没有并发症,29.6%有一种并发症,17.7%有两种并发症,9.1%有三种并发症,2.7%有4种并发症,0.5%有5-8种并发症。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脂肪肝、慢性肾病、胆结石、颈动脉斑块

当使用中国人的BMI分级时,高BMI者往往有更多的并发症。大多数BMI正常者没有并发症,而超重者或肥胖者没有并发症的情况较少。当使用WHO的BMI分级进行评估时,每个BMI组的并发症数量也具有类似趋势。


这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在中国成年人中非常普遍。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中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而在历史上,女性肥胖的患病率更高,2014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肥胖在女性中比男性更普遍。在中国,女性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历来高于男性。这项最新研究表明,这一趋势在过去十年中发生了逆转

超重和肥胖的总体患病率除了在性别上的差异外,该研究还发现了不同性别中不同年龄的患病率趋势的差异。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在中年男性和老年女性中达到峰值。此外,该研究还观察到地区人均GDP在肥胖和超重患病率方面的差异,GDP较低地区的人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更高。该研究还显示,超重和肥胖与多种并发症高度相关,高BMI者往往有更多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该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在中国成年人中非常普遍,且在性别、年龄组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国家和省级肥胖管理和预防战略应成为中国公共卫生的重点。此外,超重和肥胖与其他慢性疾病的高患病率有关,这强调了体重管理的必要性,既要解决体重过重问题,也要解决相关并发症。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论文链接
1.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0798-4
2. https://dom-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dom.15238

题图为论文通讯作者、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母义明教授。


为提高我国糖尿病医生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促进医学研究成果转化,提高医生科研综合水平,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发起并设立了“医学与健康事业研究发展基金项目”,以“科研浩海,盟动助力”为主题,科研技能培训系列课程由医微客(北京)提供技术支持,于2021年5月正式启动。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生物世界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这9大“冠军”蔬菜,不允许你还..
  • 国家医保局曝光25家失信药企,其..
  • 增长26.36%!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
  • 又一重磅院士名单公布:鲍哲南、..
  • 推荐阅读 更多>>
  • JAMA审稿人: 不同类型的研究应..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从安全性浅谈P..
  • 张雁灵:请尊重善待医生​,反对..
  • 北京“新冠报告量”猛增71.6%,..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