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与传统右室尖部起搏相比,右室间隔部起搏改善心室活动不同步参数

临床医学

1970-01-01      

2441 0

    背景:有证据表明:慢性右室尖部起搏(RVAP)可引起心室同步活动障碍与左室功能受损。本研究旨在前瞻性比较RVAP与右室间隔部起搏(RVSP)对超声参数的影响。

    方法:对有起搏适应证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别使用RVAP或RVSP(旋入性电极)。本研究排除了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入选93例患者(男性53例,平均年龄72±10岁,平均射血分数63±8%),其中RVAP组46例,RVSP组47例,植入起搏器后第一周与第一年分别测定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并通过组织多普勒(TDI)测定心室6个节段的QRS波起点至收缩波峰的间期。

    结果:置入起搏器后第一周,两组患者心室不同步参数无明显差异,但起搏后一年测定显示,RVAP比RVSP心室内游动有更大程度延迟(RVAP组中有40%患者,而RVSP组仅10%患者显示6个基础节段之间有≥60ms的收缩延迟,P=0.004)。

    结论:与 RVAP比较,RVSP可保持心室活动的同步性。

    摘自Europace Journal 2009,11(S6)

    评论:右室间隔部起搏在保持双心室活动同步性方面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证据越来越多,但其长期随访资料尚缺如,此外,电极最佳植入部位的选择与长期起搏有效性等问题亦有待进一步研究。 (黄元铸)
 



科研资讯(站内): 右室尖部起搏 右室间隔部起搏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右室尖部起搏 右室间隔部起搏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保持苗条、活跃、不吸烟:长寿且..
  • 利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
  • 嗜酸性粒细胞性心肌炎:一种少见..
  • Bentall氏手术后复合移植物脱位..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