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2019年6月13日~6月16日,欧洲血液病学会(EHA)年会将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作为最重要的血液学会议之一,本次EHA年会共有2313项研究将报告其研究结果。Pier Luigi Zinzani教授报告了CheckMate 436研究中的一个队列评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BV治疗R/R PMB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耐受良好,有效率高达73%,完全缓解率37%。
COMBINED WITH BRENTUXIMAB VEDOTIN FOR RELAPSED/REFRACTORY 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FROM THE PHASE 2 CHECKMATE 436 STUDY
时间:6月16日, 09:00 - 09:15
地点:Hall 5
背景
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L)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不足5%,复发/难治(R/R)PMBL患者预后较差。CD30弱表达和程序性死亡-1(PD-1)配体表达增加是PMBL的特征,PD-1配体表达可能有助于逃避宿主免疫应答(Green MR等,Blood 2010)。纳武利尤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IgG4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克隆抗体,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抗CD30抗体-药物加合物brentuximab vedotin(BV)可诱导表达CD30的细胞凋亡,去除免疫抑制性T调节细胞,从而增强纳武利尤单抗的活性。单独PD-1阻断治疗或BV单药治疗R/R PMBL的总有效率(ORRs)分别为41%和13%(Zinzani PL等,Blood 2017)。
方法
CheckMate 436是一项国际性、开放式、1/2期研究,采用纳武利尤单抗 + BV治疗CD30表达的NHLs。其中,一个扩增队列招募的患者均是确诊的R/R PMBL,既往或是接受过高剂量预处理+自体造血细胞移植(auto-HCT),或是不适合auto-HCT进行过≥2线的多药化疗。患者每3周接受纳武利尤单抗(240 mg IV)和BV(1.8mg/kg IV,允许剂量调整)治疗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研究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ORR和安全性,ORR根据Lugano2014分类标准进行评估。第6周和第12周采用PET-CT进行肿瘤反应评估,随后每9周评估1次,共4次,第1年后每12周评估1次,直至疾病进展。主要研究终点是纳武利尤单抗 + BV治疗R/R PMB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本次初步分析时,共30例患者接受了纳武利尤单抗 + BV治疗。基线患者中位(最小,最大)年龄35.5岁(19,83),患者既往接受的全身治疗中位数为2(2,5),4例(13%)接受了auto-HCT治疗。中位随访11.1个月,ORR(95%CI)为73%(54~88),其中11例(37%)达到完全缓解(CR)。在25例可评价患者中,13例(52%)靶病灶缩小超过50%(下图),中位治疗反应持续时间尚未达到。25例(83%)发生治疗相关AEs(TRAEs),最常见的TRAEs是中性粒细胞减少(30%)、周围神经病变(27%)、外周感觉神经病、血小板减少、皮疹和甲状腺机能亢进(13%)。3/4级TRAEs为16例(53%),中性粒细胞减少9例(30%),血小板减少或周围神经病变3例(10%),白细胞下降2例(7%),高敏反应、结肠炎、皮疹、黄斑疹或免疫介导性肝炎各1例(3%),4例(13%)出现治疗相关的严重AEs,其中2例3/4级结肠炎、1例黄斑疹和1例免疫介导性肝炎。
结论
对R/R PMBL患者而言,纳武利尤单抗联合BV可产生较高的ORR(73%),CR为37%。TRAEs与单独纳武利尤单抗或单独BV治疗的安全性基本一致。纳武利尤单抗+BV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对R/R PMBL患者具有治疗活性。
https://learningcenter.ehaweb.org/eha/2019/24th/267355/pier.luigi.zinzani.nivolumab.combined.with.brentuximab.vedotin.for.relapsed.html?f=listing%3D0%2Abrowseby%3D8%2Asortby%3D1%2Asearch%3Ds1601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