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记物与再狭窄无关
Biomarkers Not Linked With Restenosis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6/6/29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瑞典的研究人员未能发现凝血及炎症的生物标记物与进行血管成形术患者的再狭窄发生率有相关性。然而,该研究组发现进行该操作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Karolinska 大学的C Wahlberg及其同事评论说:“再狭窄仍然是血管成形术的常见并发症,并降低了患者的长期血管再通率。”但是,他们指出,在血管成形术后应用药物治疗以预防再狭窄并改善再通率的疗效仍然不确定。
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测定了34例进行骼动脉和浅表股动脉血管成形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一些止血和炎症的生物标记物,包括组织因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他们也评价了10例进行诊断性血管成形术的患者,并把他们作为对照组。在6个月后应用血管造影评价了患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
该研究组在《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杂志上报告说,在随访中只有10%的患者发生了再狭窄。这些生物标记物均不是再狭窄的预测指标。然而,他们指出,病变长度及闭塞程度与再狭窄有显著的相关性。
在分析生物标记物变化的时候,该研究组发现,在血管成形后1~4小时,C反应蛋白、D-二聚体、P选择素的浓度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血管成形操作后D-二聚体的水平至少升高1周,然后恢复到基线水平。值得指出的是,在混合效应模型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示出线性升高,在1周后达到峰值。
Wahlberg及其合作者总结说:“我们观察到炎性反应比以前提到的时间要长的多,但是,血管成形术后凝血活性只有较小的变化。这些生物标记物在血管成形术前后的变化与再狭窄不相关。”
他们接着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阐明这些观察结果背后的分子机制,以及它们在血栓形成和再狭窄方面的作用。”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相关搜索
生物标记物再狭窄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