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德国的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束支阻滞、以前进行过冠脉搭桥手术、女性性别这些因素均与从入院到血管造影(door-to-angiography)的时间间隔较长相关。
尽管通过直接血管成形术进行再灌注在降低院内死亡率、再梗死、卒中和脑出血方面优于静脉溶栓治疗,但仅在脑出血方面,有研究显示直接血管成形术再灌注进行的越早,患者获得的益处也越大。 来自德国Herzzentrum Kardiologie的Ralf Zahn及其同事说,有研究提示,患者一旦入院,血管造影延迟确实升高了死亡率。 为了确定从入院到实施直接血管造影术之间时间因素的预测性,及其对院内死亡率的影响,他们研究了4815例于1994年至2000年间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的病例。
该研究组在《Heart》杂志上报告说,患者平均年龄61.4岁,伴有心源性休克的比例是14.1%。从入院到实施血管造影术的平均时间是83分钟。 束支阻滞、以前进行过冠脉搭桥手术、入院前耽误3小时以上、女性性别这些因素均与从入院到实施血管造影术的间隔时间较长独立相关,而医院实施直接血管成形术的能力较强、研究的年数与这一时间间隔较短密切相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院内死亡率的预测因素包括心源性休克、实施血管造影术的成功率、年龄较大、存在3支血管病变、前壁梗死、入选的年份、医院内实施直接血管成形术的能力较差。然而,从入院到实施血管造影术的时间并不与院内死亡率相关。 研究人员总结说:“由于院内耽搁的时间较短,所以我们没有发现从入院到实施血管造影术的时间对院内死亡率有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继续尽可能地缩短这一时间间隔。”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