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返回首页
找到约 75 条结果

[OCC2011]抗血小板反应性检测指导临床有争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脏科 吴士尧  近年,临床医师发现:不同患者应用相同计量的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所带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具有差异性。研究显示,血小板VOR可能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最终的临床结.....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OCC2011]青年多浆膜腔积液伴心室肥厚 心肌淀粉样变是“元凶”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的方全教授在海峡论坛与专家和学者们分享了一例精彩的疑难病例分析。  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多浆膜腔积液,同时存在心室肥厚。以“间断胸闷、气短15年,双下肢浮肿5年,加重3月”入院。查体:肝脾肿大,腹水,中.....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OCC2011]中国心律学科现状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昨日,在心脏节律论坛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张澍教授就“中国心律学科年度进展”做了专题报告。  该报告就临床诊疗进展、科研学术研究、介入诊疗管理、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四个方面展开。通过国内年度统计及阜外中.....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OCC2011]房颤“上游”治疗,逆转心房重构

  27日上午,东方会节律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戚文航作了精彩报告。心房重构理论是近年来房颤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进展,将成为或正在成为房颤预防和治疗中的一大靶点。2010 年ESC房颤指南推荐房颤的“上游”治疗,即针对.....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OCC2011]中国介入成就喜人,反思亦很多

  昨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指出,我国介入数量在逐年增加,2010年为28.4万人次。但成就之下应该反思,介入治疗能否发挥作用,是否存在滥用,因此对PCI的价值需要进一步认识。  其次,霍教授介.....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OCC2011]中国介入数量与质量同步

  昨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卫峰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发展历程。在国外冠脉介入主要分为1978年PTCA、1995年裸金属支架(BMS)、2001年药物洗脱支架(DES)三个阶段,国内起步晚于国外。近年来,.....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OCC2011]心血管医生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机优先行动

  昨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今年9月,联合国即将召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端峰会,这无疑将成为发起预防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和可预防性残疾全球行动的绝佳时机,因此近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OCC2011]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安全有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魏盟  杭靖宇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目前全球已有5000多例,相关文献达700余篇。研究显示,PTSMA术可以显著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近.....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OCC2011]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将引领我国介入未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潘文志  周达新  葛均波  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VAI),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全新的微创瓣膜置换技术。TAVI所用的带瓣膜支架发展已经历三代,目前第三代的代表性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为Cribier-Edwar.....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OCC2011]OCC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心血管医生在社会转型期需重新定位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第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11)于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了!开幕式由OCC 2011大会执行主席沈卫峰教授主持,并代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及OCC组委会向参与嘉宾致以热烈.....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