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微生物无处不在,某些情况下会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在11月10日第六届首都国际癌症论坛-淋巴瘤专场上,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张伟京教授接受了【肿瘤资讯】的采访,张教授系统介绍了微生物因素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干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特别强调了对因治疗的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淋巴肿瘤中心主任、淋巴瘤科主任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分会主委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华医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放疗委员会副主委
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CGOS)理事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理事
肿瘤资讯:张教授您好,您认为微生物因素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张伟京教授:对于某些类型的淋巴瘤,微生物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显著的有原发于胃的淋巴瘤,它的诱发因素是幽门螺旋杆菌,在原发胃黏膜相关淋巴瘤患者中的感染率为80%-90%。还有原发于眼眶的黏膜相关淋巴瘤,它的发生在很多病人中都是由于鹦鹉热衣原体的感染引起的。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淋巴瘤,比如说NK/T细胞淋巴瘤、EBV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部分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 在患者中都可以检测到EBV病毒,那么这些病人的发病诱因就是EBV病毒的感染。这种慢性感染导致了病人淋巴细胞的基因改变,从而导致了淋巴瘤的发生。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细菌、螺旋体等,都可能导致淋巴瘤的发病。因而,很多类型的淋巴瘤的发病是和微生物因素相关的。同样的,这些微生物因素在淋巴瘤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EBV阳性的病人,预后差于EBV阴性的病人。
肿瘤资讯:怎样通过干预这些微生物因素来治疗或预防淋巴瘤呢?
张伟京教授:关于治疗,现在有一些方法可以针对这些微生物因素进行治疗,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成果。特别是原发于胃的黏膜相关淋巴瘤,现在抗Hp治疗,即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已经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果,早期患者的缓解率可达80%-90%,五年生存率可达90%。针对EBV阳性的淋巴瘤病人,现在也有临床研究用针对EBV的CTL,即细胞毒性T细胞,来提高对这部分淋巴瘤患者的疗效,甚至有部分病人的病情得以缓解。所以在将来的治疗过程中,对因治疗会越来越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改进,对因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观点是比较明确的,即如果我们能够避免这些微生物因素的感染可能就去掉了触发疾病的诱因。比如说幽门螺旋杆菌这个比较常见的胃内细菌的感染,如果我们的体检能够常规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一旦发现阳性,及时用抗菌素进行清除,这样的话就去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的慢性胃部炎症,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对组织的刺激。这样就可避免由幽门螺旋杆菌所导致的一系列的良性和恶性疾病。幽门螺旋杆菌不仅仅是淋巴瘤的诱因,它跟胃癌的发生也有很大的关系。即便是胃溃疡、十二肠溃疡这些良性疾病,也会给病人造成痛苦。再如眼睛的衣原体感染,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眼部卫生,另一方面如果是得了沙眼这些眼部的衣原体感染要及时的用抗菌素进行处理,如此就能很好的避免这些感染所引发的淋巴瘤或者是其它疾病。当然,有些时候我们并不能够察觉EBV等感染。但是,从大的环境来讲,改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可以降低EBV等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淋巴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淋巴瘤医生交流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备注“血液肿瘤”!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