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5
我有时候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还挺自我矛盾的。
很多人连体检都不敢去,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胆战心惊,生怕查出点什么毛病。
可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爱在网上做些模棱两可的健康测试;
遇到什么“亚健康自测表”“情绪自测表”“大脑自测表”,永远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前阵子,果壳在微博上转发了一张色盲检查图。
尽管声明了“不能根据这一张图片就下结论”,但网友们的参与热情却空前高涨。
甚至有人给图片调色,展示红绿色盲会看到什么样的公鸡,正常色觉会看到什么样的牛;
只不过讨论的画风,也格外嘻嘻哈哈。
有人开玩笑说自己看到了啄木鸟、独角兽,“可能是脑子有问题”;
或是把牛认成了马或者独角兽,是不是“知识面过窄”。
明明也算是个正经的色盲自测知识了,可大家就好像是在玩什么心理测试、星座运势;
看不出也就看不出了,没谁把它当回事。
01
“因为色盲,
我被心仪的专业退档了”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色盲好像确实不算什么大事。
“就是分不清红绿灯嘛,不开车就行了。”
而程度更轻的色弱,好像就跟身上长了个胎记差不多——
当事人不说,就没人知道的那种。
前阵子利路修因为在节目中分不清气球的颜色,就被调侃是“色弱”;
在一个互相射击气球的环节,他举着队友的绿色气球说是蓝色,指着橘色气球说是红色。
那几个气球的颜色,倒确实是模棱两可。
在被节目组频频反驳后,他彻底被搞迷糊了;
可能也是迷惑眼神太好笑,大家纷纷跟风表示“找到了利路修色弱的证据”。
没有恶意,也不见得是认真的。
说不定还觉得有点”小毛病“,让他的形象更有趣了。
我记得有段时间,就连国产偶像剧都很喜欢给男主加上色弱的设定。
高冷的校草们和总裁们在暴露自己的那刻,都第一次露出了窘迫的神情。
《杉杉来吃》里想承包鱼塘的霸道总裁,把大红色的戒指说成是玫红色;
不仅丝毫没有激起女主角的怜爱,对方甚至幸灾乐祸地笑出了声。
而《你好,旧时光》里的阳光男神林杨,发现自己辨认不出色盲检测图中的数字;
为了在会考体检中蒙混过关,他背下了整本册子中的数字,结果发现大夫用的是另一本。
这些剧也都是拿色弱当作喜剧元素拍的。
就像是个无伤大雅的小特点,专门用来给那些过于完美的人设加些生动的点缀。
乍一看,倒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就像利路修被调侃,评论里一片哈哈哈,就差把“男神真可爱”写在脸上了。
直到在评论区里,出现一句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的话——
“他是想做设计师的人,不要这样开玩笑吧。”
说来惭愧,我也是直到这一刻才反应过来:
尽管看似对生活影响不大,但色弱同样是一种“视觉缺陷”。
而现实中,他们遇到的也绝不是什么可爱的小麻烦。
相反,可能是学业、工作等多方面的限制。
色盲和色弱,本质上其实都是对颜色的辨别能力较差。
只不过色弱的症状相对轻微,在光线较好、色差较大等情况下能够达到基本的辨色水平。
日常生活对辨色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很多色弱人士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这方面的问题。
直到突然被某一次体检,拦在了心仪的学校与专业之外。
你大概也知道,很多高校和专业都对辨色能力有限制。
高圆圆曾在都市剧中饰演的一位大堂经理,就是因为色弱而放弃美术,转而报考了酒店管理。
而与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将色弱人士拒之门外的很多时候其实并非美术、设计等艺术类专业,而是医学类、化工类、生物工程等一系列理工科专业。
并不是“不学画画”就能完全避免的。
如今身在教育行业的小杨就遗憾地回忆,当初自己想学化工制药,爸妈想让他当医生;
结果体检查出色弱,谁的愿望都没实现。
国内最知名的色弱人士,可能是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
因为成绩格外优异,他被西北工业大学破格录取,圆了自己的航空工业梦。
然而大多数色弱人士没有这样的出类拔萃的能力,更没有识得伯乐的幸运。
至今为止,每年依然有不少考生因为色盲或色弱问题被学校退档,与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
02
他们的不便
不该被嘲笑
但即便如此,也只能说他们还算是“幸运”的。
因为限制并没有在走入大学之后就消失。
阿良学了四年的航海类专业,才发现自己因为色弱,以后大概率上不了船(从事需要跟船的工作),可谓是刚毕业就失业;
而某位冶金方向的工科研究生,在入职的最后一步因为体检被刷,不予录用。
与色盲相比,色弱人士的处境或许少了很多艰难,但又多了一丝尴尬。
一方面,辨色能力的不足,确实给他们造成了影响和阻碍;
但另一方面,因为他们的自理能力几乎与常人无异,因此很难得到舆论的认同和关注。
不要小看这种关注。
很多看似无法逾越的困境,其实恰恰是“不在乎”造成的。
比如有不少人都提到,如今最常用的石原氏色盲测验图,对色弱人士其实并不友好;
色觉正常的人不能在图3中看出数字,色盲者或视觉异常者可能看到数字“45”
在现场的光线微弱、纸面反光等特殊情况下,很容易被判断成色盲。
还有一些岗位明明与辨色能力无关,却被企业以体检未通过的理由拒绝;
而当事员工尽管明知有歧视之嫌,但也很难为自己申辩。
因为不在乎,所以不了解、不关心。
甚至因为他们“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连身边人的目光都更加苛刻。
如今快要奔三的芳芳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自己因为分不清相近的颜色,经常不小心穿了不成对的袜子,遭到同学的嘲笑。
还有位父亲直到最近体检时才被查出色弱;
而在此之前,“我妈一直以为他把红绿辣椒扔到一起是故意不想干活,现在爸爸终于洗清了多年来的冤屈。”
说来也奇怪,观众会对电视剧中那个分不清颜色的高冷男主大呼“好可爱”;
但对他们现实中的困境,又没什么同理心。
这样的环境,甚至会对色弱人士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
我前几天就看到一个业余画手在微博上碎碎念,说一直觉得自己根本“不配画画”。
尽管在多年的学习和练习之后,她已经能靠着画工和审美赚不少零花钱;
但仅仅是甲方随口说一句“颜色有点奇怪,感觉人物的脸太绿了”,就足以击垮她的自信心。
这种处境,其实也有点像阿斯伯格综合征人群。
这类人群最大特征是难以凭借“本能”进行社交,如何看懂脸色、分清开玩笑和认真……全都要靠后天的不断学习。
同样作为言情小说里的“霸道总裁专用缺陷”存在,同样寄托了部分人的某种浪漫想象。
普通人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想象力巅峰,恐怕也就只是智商超高但又性格古怪的天才谢尔顿。
但现实中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处境可并没有那么乐观。
为了拥有相对正常的社交能力,他们往往要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
真实的阿斯伯格人并没有那么高冷,那么“酷”;
即使在社交中调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还是经常会被吐槽为“不合时宜”。
无论是色弱人士还是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他们的人生路上都横着些普通人没见过的障碍物。
但只不过因为“看起来不太影响生活”,反倒又失去了被外界理解、关注的机会。
03
帮助他们,
科技能做什么?
但事情本不该是这样的。
尤其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并非没有像普通人那样生活的机会。
差别只在于“愿不愿意”。
对当事人来说,是愿不愿意努力克服生理上的不便,在被“限制”的人生中活出精彩;
更重要的,是社会愿不愿意做出努力,让他们的路走的更容易一些。
之前新闻报道过一位患有脑瘫的外卖员,可以靠着骑电动车送外卖自食其力;
但某天他的账号却突然被封停,原因是他操作迟缓,无法及时参与平台的人脸识别“微笑行动”。
这些轻度障碍人士需要的可能根本不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只是需要社会多想一点,然后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比如为了解决色盲色弱在驾驶中分不清信号灯的问题,日本就曾经试点过一种的特殊红绿灯。
他们在红灯中加入了由特殊高亮光灯管组成的“ × ”标识,色觉正常的人在100 米以外无法与红色区分,但却能被色觉障碍人群鲜明地识别出。
上:色觉正常者视角 下:色觉障碍者视角
你看,这种改变有时候很简单。
重点在于不能无视少数人的需求,不该天然把他们的声音排除在外。
我在很早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属于比较严重的全色弱,但还没有达到色盲的程度。
因为工作内容对色彩辨认的要求不高,他一直都没觉得自己遇到什么难处。
只是在手机上刷视频的时候,偶尔还是会忍不住抱怨:
“现在很多好剧、好电影喜欢用的那种高级滤镜,在我眼中完全就是糊成一团。”
想跟跟普通人欣赏同样的画面——这个要求很宏大吗?并没有。
重要吗?对他来说很重要。
科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迎合,只不过是为了让多数人的体验再多提升一点点;
但少数人也不是只配“将就”。
前段时间,OPPO在推出Find X3系列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色弱人士的需求。
Find X3系列首发“色彩视觉增强”功能,希望帮助色盲色弱人群“看”到接近真实的色彩,缓解生活中的不便。
正如之前所说,每一位色弱人士对颜色的分辨能力都有所不同,无法通过统一调色来解决;
因此Find X3推出千人千屏功能,可以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色彩敏感度差异改变屏幕色彩显示,为使用者尽可能还原真实色彩。
还能通过孟塞尔色棋检测方法帮助用户检测自己色觉是否正常;
解决了很多人对自己色觉认知不清晰的问题。
未来,OPPO还将融入更多的色彩偏好维度;
将色彩增强检测方法开放,让更多的用户在各种场景中使用到专业的视觉检测。
而对于OPPO来说,科技能做的不止是色彩辨别的问题。
早在推出千人千屏的功能之前,他们就已经在试图解决障碍人群乃至弱势人群的困境。
比如Color OS在无障碍模式中安插了语音字幕和听力增强功能,帮助听力不好的人群更方便地与外界沟通。
去年,OPPO还对品牌进行了一系列适老性的改进。
在产品层面,推出了一系列贴合老年人需求的功能;
比如能够主动识别各种安全事件,并将它展示在子女的手机上,子女甚至可以远程删除诈骗短信或者终止诱骗支付。
而在线下门店,员工也自发地帮助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不仅编制了《送给咱爸妈的手机使用指南》公益手册,还组织了“教父母玩机”的学堂活动。
对于OPPO来说,科技在解决障碍人群乃至弱势人群的困境这件事上,本就有先天优势。
一直以来,他们也都坚持着“科技为人,以善天下”的品牌信仰。
而对于大众来说,至少应该意识到一件事——
当全社会都在乘着科技的快车拼命向前,还有一些人只是想要“追上那些普通人”。
百度浏览 来源 : Vista看天下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