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学科普

心脏病发生时可能根本没症状

医学科普

2023-10-31      

931 0

心脏和你的拳头差不多大,但却是相当强大的器官。它每天负责运送8000L血液,24小时收缩大约100,000次,它让身体平稳运行,但当它停止工作时往往意味着死亡。


心脏病发生时可能根本没症状

心脏和你的拳头差不多大,但却是相当强大的器官。它每天负责运送8000L血液,24小时收缩大约100,000次,它让身体平稳运行,但当它停止工作时往往意味着死亡。


据美国疾控中心称,全美每年约有805,000人心脏病发作,其中605,000人是首次发作,大约一半以上患者在发作时死亡。

尽管我们经常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一个老人心脏病发作时紧紧抓住胸口,表情痛苦地倒地不起。但心脏病发作很少那么简单,尤其是老年人心脏病发作时。

被忽视的信号

心脏病发生前的症状并不像胸痛那么简单。
据美国心脏协会(AHA)介绍,许多心脏病发作的老年人会经历不明显的症状,有些人甚至没有症状。以下是心脏病发作前易被忽视的信号。

胸部不适——这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呈现。最常见的是不会消失的胸痛。或者它也可以是胸部深处的灼烧感。

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心脏病发作期间,背部、肩膀、手臂、颈部或下巴的不适也很常见。这是心脏呼救的方式。

呼吸急促——呼吸急促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病发作症状之一。如果你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发现你正试图喘口气,这可能表明你的心脏处于危险之中。

恶心或胃部不舒服——心脏是可以触达腹部神经的。这可能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期间出现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如胃部不适、胃灼热或胃酸反流。

疲劳——当你的心脏挣扎着输血时,它会让你感到疲劳感。这可能会发生在你心脏病发作前几个月。

当心脏的血液供应部分或完全阻塞时,就会发生心脏病或心肌梗死。心脏病发作示意图。|SCIENCE SOURCE


四种常见心脏病的急救方法

1.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持续时间比较长,程度重。

病人绝对要卧床休息,松解领口,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流通。如果有条件的可吸氧。病人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至2片,同时马上呼叫急救中心。患者发病的时候千万不要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病情加重。

2. 短暂休克

短暂休克的患者如果在四分钟之内没有获得供氧,容易出现猝死现象,超过10分钟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

应轻轻地将患者平放在床上以增加血流量,同时让患者含服消心痛或益安宁丸等药物。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心脏部位,连续叩击2至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使得心脏受到刺激,随即人工呼吸。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直接让患者进行吸氧。

3.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病人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病人一定要安静休息,最好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心力衰竭的病人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4. 心跳骤停

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是生命处于最危急状态的人,是最需要紧急救助的。大脑需要大量的氧,呼吸和心跳停止后,大脑很快会缺氧,4分钟内将有一半的脑细胞受损。如果患者在疾病突发的4分钟内,能够得到有效的急救措施,复苏率在50%,这4分钟被称作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

超过5分钟再施行心肺复苏,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救活,每耽误一分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至10%,若超过10分钟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

心肺复苏首先要让病人躺平,一定要在硬的地方,在地上也没有问题,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脏部位),连续叩击2-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30厘米,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搏动。

然后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用人工的方法来进行循环,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最大风险因素

多数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有患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最大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和肥胖,所有这些都会堵塞和损害将血液输送到心脏的动脉和血管。
预防心脏病专家、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心血管疾病预防委员会主席尤金·杨(Eugene Yang)说,虽然其中一些心脏病可能是遗传,但更常见的是由多年不良习惯引起的,如不良饮食、久坐不动等等。

早期预防是关键。你生活在危险因素中越久,患心脏病的几率就越大。

美国心脏协会推荐以下“8项生命基本措施”:如果坚持的话,可以改善和保持心血管健康。包括健康的饮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吸烟,充足的睡眠,以及控制你的体重,胆固醇,血糖和血压。


为提高我国糖尿病医生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促进医学研究成果转化,提高医生科研综合水平,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发起并设立了“医学与健康事业研究发展基金项目”,以“科研浩海,盟动助力”为主题,科研技能培训系列课程由医微客(北京)提供技术支持,于2021年5月正式启动。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综合国家地文网等报道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到底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吸氧?这些..
  • 4.56亿!国家卫健委:卫生院设备..
  • 肺凡呼吸,健康守护——共创儿童..
  • 三阴性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辅助强化..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