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学科普

要想活得好,不要吃太饱!经常吃太饱危害比你想象还大!

医学科普

2024-03-11      

898 0

你是不是也有过“不知不觉吃太饱”的经历?经常吃太多,到底会让身体发生什么变化呢?


董乃德 摄


吃太饱,会让身体超负荷运转


吃下去太多东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胃被撑大,而不得不占据腹腔内更多的空间,很可能会挤压其他内脏,引发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间接的影响是,吃下太多东西,身体多个消化器官都不得不超负荷运转。


首先是胃,被撑大不说,还得分泌大量的胃液来消化食物。被撑大的胃,加上过多的胃液,很可能影响到食管下端的开关,从而导致胃酸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也就是常说的“烧心”。


其次是胰腺和肝脏,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消化酶和胆汁来促进这些食物的消化。


最后是肠道,不仅要分泌更多的消化液来消化食物,还不得不去吸收过量的营养。肠道菌群也得加大工作量去消化食物。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吃了过多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之后,会增加悲伤、紧张和烦恼的情绪。


这些变化通通都可能会影响到睡眠。有些食物在餐后还会提升体温,同样会干扰睡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长期吃太饱对身体的影响真的很大


经常吃得太饱,除了短期的痛苦和不适,更严重的是身体的长期负担,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


1. 引发肥胖,增加疾病风险

长期吃太饱,意味着长期摄入过量的营养,很可能引发肥胖。而肥胖是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会增加死亡风险,比如:
2型糖尿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心血管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认知功能


2. 陷入“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

长期吃太饱,会扰乱人体对食欲的调节,导致人陷入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中。


暴饮暴食免不了高脂肪、高盐或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多巴胺等让人感觉快乐的激素。久而久之,这会使得大脑将这些愉悦感与某些食物联系起来,最终鼓励你为了快乐而不是为了饥饿而吃。



记住6个防止自己吃太多的方法
1. 少吃可能引发自己吃太多的食物

这里要注意不是完全不接触。比如总是吃大量的冰淇淋,突然立下“以后再也不吃冰淇淋”的誓言基本也不太可能实现,还容易让你产生一种被剥夺爱好的感觉,更容易陷入暴饮暴食。



健康时报 寇晓雯 摄 


2.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水分的食物

这类食物更容易产生饱腹感,这样吃其他食物的机会自然而然就少了。


3. 细嚼慢咽,给大脑一点反应时间

通过细嚼慢咽,可以多给大脑一点时间,让它能第一时间知道“你已经饱了”。


4. 记录自己每餐的食物和情绪变化

通过“食物日记”的方式,可以做到自我监控,也有利于发现暴饮暴食的触发食物或者触发因素,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法。


5. 按时吃饭,避免太饿引起的多吃

按时吃饭,保持良好的用餐习惯,能避免太饿导致的暴饮暴食,帮助你更好地控制饮食。


6. 找到其他解压方式避免暴饮暴食

尽量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并且找到其他可以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方法,比如听音乐,和人聊天等等,避免情绪性暴饮暴食。


本文来自:2024-03-08科普中国《要想活得好,不要吃太饱!经常吃太饱危害比你想象还大(不止变胖)》(作者: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部分内容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


为提高我国糖尿病医生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促进医学研究成果转化,提高医生科研综合水平,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发起并设立了“医学与健康事业研究发展基金项目”,以“科研浩海,盟动助力”为主题,科研技能培训系列课程由医微客(北京)提供技术支持,于2021年5月正式启动。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健康时报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最新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可以刺..
  • 华人学者证实,“伟哥”可用于预..
  • 张锋最新论文:这种人体天然蛋白..
  • 2014-2023年,CNS等七大顶刊中国..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