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PCI术中是经冠状动脉还是静脉注射糖蛋白抑制剂?问题仍待解答

临床医学

1970-01-01      

1779 0

  纽约(路透社保健新闻),1月31日——三位来自中国的心脏病专家报告说,对于因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患者,术中经冠状动脉输注糖蛋白IIb/IIIa受体抑制剂(GPI)优于静脉注射。他们的观点根植于其对当前所有比较经冠状动脉(IC)和经静脉(IV)输注GPIs的随机对照试验所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
  GPIs现已广泛应用于STEMI患者pPCI术中,然而IC和IV给药途径何者最佳仍是争议较多的问题。观察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荟萃分析并未能明确回答这一疑问,给临床医生留下了混淆不一的结果。例如2010年,CICERO试验研究者报告了IC vs. IV阿昔单抗的不一致的结果。同年发表的EASY-MI试验未能发现IC给药的优势。同样是在2010年,丹麦赫勒乌浦(Hellerup)根措夫特(Gentofte)大学医院的Dr. Peter Riis Hansen及同事发表的一篇荟萃分析,提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IC阿昔单抗优于IV给药。但由于纳入的研究存在明显异质性,该分析的可靠性有限。2011年,纽约Beth Israel医学中心的Dr. Yuichi J. Shimada及同事对4项规模相对较小但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得出结论认为IC阿昔单抗与IV给药相比,可能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于高危患者。Dr. Shimada说,“我们建议(考虑)对高危的心脏病发作患者采用直接注射的方法。”然而,Dr. Hansen在评论Dr. Shimada的分析时说,他相信IV方式“仍然是标准的给药方式。”。
  最近的荟萃分析在线发表于1月16日的《美国心脏病学杂志》,研究者为来自上海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的Dr. Yongshi Wang 、 Dr. Xianhong Shu和复旦大学的Dr. Boting Wu。
  该分析纳入了CICERO 和 EASY-MI试验,以及其他6项迄今为止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
  在STEMI患者的pPCI术中,686例患者接受了IC途径给药,而660例患者接受IV给药。在恢复正向血流后立即给予IC团注GPIs,以使得高浓度的GPI到达靶区域。IV GPIs则在PCI术前或术中给药。据这项上海研究的结果,IC组和IV组最终获得TIMI 3级血流的比例分别为87%和82%。研究者强调,更多的IC团注组患者获益于手术成功率(TIMI 3级血流风险比[OR] 1.46;P<0.05);且IC组心肌再灌注2或3级比例更高(OR  1.78; p<0.001)。该报告表明,IC 团注GPI对于降低30天死亡率(OR 0.44; p<0.05)、靶血管血运重建(OR 0.53; p<0.05)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OR 0.48; p<0.05)发生率更为有效。IC和IV给药组严重或轻微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OR分别为 1.14 和 0.86)。
  Dr. Shimada指出“这项荟萃分析中超过80%的数据来自相同的数据库。”这些结果“与我们的研究一致,然而,这项研究仅仅在我们分析的1148例患者的基础上增加了218例接受替罗非班的患者,因此并未给我们带来惊喜。”“这项研究纳入了阿昔单抗之外的其他类型的GPIs,从而较我们之前发表的荟萃分析对象得以扩展。”Dr. Shimada评论说。他说这篇报告仍不能明确回答该荟萃分析是否具有足够的统计学效能以检出出血作为终点事件的有临床意义的差异。Dr. Wang及同事认为该研究中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但是由不同研究者自行决定的剂量用法导致了研究方案之间的异质性。他们指出,PCI术中采用IC途径给予抗栓药物与IV途径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获得更高的局部浓度,从而获得更高的手术成功率(通常以TIMI 3级血流表示)和更好的组织水平的再灌注状态(通常以心肌显色分级或TIMI心肌灌注2或3级表示)。
  目前,Dr. Shimada不主张将IC途径推荐用于所有STEMI患者。“在这一点上,鉴于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我们相信一些具有高危特征的亚组患者可从这种用药途径最大程度地获益。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哪些类型的’高危’STEMI患者从IC给药获益最多。”Dr. Shimada说。Dr. Shimada还指出,11月份公布的大型AIDA-STEMI试验初步结果显示,在未经选择的STEMI患者中应用直接注射方法并无额外获益。


  Am J Cardiol 2012.



科研资讯(站内): 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在小鼠模型中抑制c
  • 临床前期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者对..
  • 恒流式LVADs植入后大多数患者肾..
  • 主动脉瓣狭窄外科或导管治疗的卒..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