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30 来源 : Biotech前瞻 ,作者北北1
综合以上两点的规定,可以预见,创新药的研发赛道逐渐规范也日趋严格。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的注册适应症选择的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采用单臂研究设计,研究终点选择的是ORR。充分享受了政策红利获得加速审批上市。
卡妥索单抗从我的角度上来看,划时代意义不仅是全球首个双抗。另外,适应症选择以及腹腔灌注的方式选择,对于双抗的研发都有启迪意义。
两相对比,对于双抗的靶点选择,需要慎之又慎。选择已经单抗成药的靶点组合,在成药风险性相对较低。但癌种选择自然受限。且需要对比双免组合方案,无论是头对头还是历史对照,双抗如若想获得更多的市场,必然得证明相较于双免组合方案的优势有哪些。
其次,选择潜力靶点,例如Claudin18.2、Her3、EpCAM,另一个搭档靶点如何选择,自身靶点成药性如何,也都是问题。这里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Her2/Her2双抗,Her2不同结合表位的双抗,如ZW25,在胃癌和乳腺癌领域,如何PK势如破竹的DS -8201这种三代ADC。已经很难实现适应症突破了,22年ASCO大会上,DS-8201在低表达Her2人群中也实现了阳性结果。HER2的评判标准的演变与PD-L1的评判标准从TPS到CPS到未来不可知的演变有类似之处。如何更好的服务于自家产品更好获取适应症覆盖人群,是医学设计的核心之一,本文就这一点不再阐述,过往有多篇文章提及。
这一个个现实例子,对于追逐投资回报比的机构来说,在创新药领域,应该要少些孤注一掷,多聚焦更具成功性的试验方向的布局。还是以PD-1引领的肿瘤免疫赛道为例子。总结了主要的切入点:
采取抗PD-(L1)单抗与放疗、化疗、靶向等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适应症探索。目前,免疫联合方案,已经改写了很多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挖掘其他潜在可成药靶点,但LAG3、TIGIT等免疫检查点单药治疗效果有限,目前正在尝试联合抗PD-1单抗进行适应症的拓展。
除聚焦免疫检查点以外,也有不少企业开始将目光放在T细胞激动剂的研发上,包括靶向OX40、CD27、CD40、GITR和4-1BB的抗体。但激动剂由于毒性问题,进展相较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更加缓慢,尚未有药物获批上市。
以PD-(L)1为基础靶点进行双抗及多抗技术迭代升级,如PD-1/CTLA-4、PD-L1/CTLA-4等双免疫检查点双抗,也有企业在布局PD-L1/4-1BB的免疫检查点联合激动位点的双抗。
随着卡度尼利单抗的获批上市,必然加速双抗赛道的竞争加剧。但也是鉴于抗PD-1单抗过度内卷的过往和价格战的残酷,2022年4月11日,CDE发布《双特异性抗体类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面向业界征求意见。对于双抗一众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弥补免疫单抗药物尚不能满足的临床需求,靶点选择是否合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免疫检查点双抗不是随意搭配
2022年5月5日,美国技术公司Xencor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引起我关注的是旗下管线中,有比较关注靶点的双抗公布了进展情况。
Tidutamab(SSTR2 x CD3)和XmAb841(CTLA-4 x LAG-3):公司将停止Tidutamab和XmAb841项目的内部开发。在最近的试验中,这两个项目都没有表现出具有竞争力的临床特征,该公司已决定将资源集中在新的临床项目上。该公司将继续支持目前登记和治疗的患者。
Vudalimab(PD-1 x CTLA-4):Xencor正在支持两项新发起的由研究者赞助的Vudalimab研究,分别用于晚期胆管癌患者和晚期罕见癌症患者。
从XmAb841和Vudalimab来看,都是比较成熟的免疫检查点:PD-1、LAG-3、CTLA-4,为何会选择CTLA-4 x LAG-3,而不是选择已经有双免联合方案适应症批准的PD-1和LAG-3为双抗靶点呢?也许是布局太早了,靶点的选择自然是像押宝一样。这也是双抗布局企业绕不过去的坎。
也让我们看到,双抗不是简单的靶点的重叠,双抗也并非新事物,最早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如此漫长的时间,截止到现在,获批上市的双抗产品,也才6款左右。而且鉴于其独特的PK和PD特征,肿瘤领域适应症的双抗则更少,且多为血液肿瘤。对于实体瘤领域,双抗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