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热点资讯

日媒报道:新冠后遗症只有15%可痊愈,感染2个月内绝对不可以做这些事!

热点资讯

2023-01-17      

792 0

最近这段时间,很多人都经历了“担心自己成为小阳人”和“不幸阳了”到最终“阳康”的过程。大家在领略了奥密克戎的威力后,也都开始探讨下一话题,那就是“新冠后遗症”。 

根据日本媒体报道,随着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增加,遭受后遗症的人数也在增加。截至 12 月 4 日,日本的感染人数约为 2522 万人(来自厚生劳动省网站)。后遗症专家指出:日本约有10% , 250 万人遭受“新冠后遗症”的折磨。

日本“新冠后遗症专门医院”对 5,000 多人进行了检查。对此,东京都涩谷区一家医院院长平畑光一对如何防止后遗症的发生进行了详细地说明:留有“后遗症”最常见的年龄段是 30-50岁之间。

在日本,没有接种疫苗的年轻人相当多,所以留有后遗症的年轻人可能很多。

即使新冠症状轻微,也有很多留有后遗症的,无症状感染者,也有可能留有后遗症。

重症与后遗症是完全不成比例。(重症多出现在老年人,而年轻人出现后遗症的风险更高)

之前日本做了一些与“新冠后遗症”有关的调查,比如大阪府丰中市政府和大阪大学大学院医学系研究科就曾对4047名感染过新冠的市民进行过问卷调查,并公布了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

正常情况下,感染新冠7~10天后,诸如发烧、咳嗽、咽喉痛等症状会逐渐消失,但是约有47.7%的新冠感染者表示,自己在感染新冠10天后,仍有各种不适症状出现。

其中大家反映最多的问题是:  倦怠感、咳嗽和脱发。  除此以外还有人表示,自己会情绪低沉、记忆力下降、集中力不足、思考能力变低等,严重者甚至还会影响工作与生活。

比如,有的人稍微跑一跑就脚疼一周,也有人洗澡后睡了一整天,这些情况都时有发生,严重者甚至在职场中丢掉了工作。

而这些后遗症中,要说心理层面上最可怕的,必然是“脱发”了。

根据研究表明:每 8 人中就有 1 人患有新冠后遗症,实际上也有非常多的人在感染后遭受后遗症。

有位来自东京的31岁女性,在今年5月确诊新冠,当时还没有不适症状出现,但是2个月之后她却开始大量脱发,医生告诉她“这应该是新冠后遗症的症状”。

除此以外,大阪大学大学院的本次调查还得出以下结论:

1、感染新冠的重症患者,出现后遗症的比例是轻症患者的5倍左右。

2、比起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现后遗症的倾向。

3、接种新冠疫苗次数越多的人,出现后遗症的概率越小。

那么后遗症改善需要多长时间?

而面对越来越多的有“新冠后遗症”的患者,日本医院诊所也非常忙碌。

院长平畑光表示:“在我院检查2个多月的645名“半卧床不起”患者中,76.4%的人已经恢复到可以一定程度生活或工作的程度,经过适当的治疗会有所好转。

然而,后遗症完全消失的情况并不常见,只有 15% 的后遗症患者在一年后所有症状都消失了。在 85% 的患者中,即使在改善后症状仍然存在。”院长平畑光一说道。

如果有人认为即使有后遗症,很快就会痊愈。这种想法相当危险,感染新冠后 2 个月内非常危险!  

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两个月内“休息”很重要

那么针对“新冠后遗症”,普通民众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呢?日本一位医生给出了建议。

1.感染新冠后1~2个月内为危险期,没有好好休息的人容易留下后遗症。

2.康复后戒烟戒酒2个月,烟酒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引发后遗症。

3.后遗症持续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有人2~3周可恢复,有人会持续1年。

4.几乎所有的后遗症患者的共同点都是喉咙和鼻子的分界处的上咽喉出现炎症。

5.无法就医的人,居家治疗可以选择洗漱鼻清理上咽部+保持身体温暖+静养。

6.新冠康复后不要剧烈运动,此时锻炼身体不会增强体质,反而会引发后遗症。若出现后遗症更不要做剧烈运动和锻炼,会加重后遗症。

通过遵循这些准则,可以有效地减轻后遗症。日本厚生劳动省也发布了:“新冠后症状管理”的指南,其中指出感染后2个月之内,运动后可能导致症状恶化,这段时间需避免运动。

另外也有一位日本院长表示,感染新冠的人,平时自己在家也可以做一些有效措施,比如勤洗鼻子和注意保暖。

可以用温热的生理盐水清洗鼻子,每天2次,因为病毒可能残留在鼻子里。同时在家可以用电热毯等工具维持体温,避免身体受凉、免疫力下降,这样也能缓解新冠带来的不适症状。

总之目前看来,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感染新冠后的不适症状各有不同,大家还是要谨慎对待,即便“阳康”也不要大意,请务必好好休息。

本文消息来源: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



医微客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医院和企业,协助医生解决科研上的痛点,提升临床科研水平,为企业提供医学写作、医学编辑、科研培训和学术传播等策略支持。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化疗及康复期患者的饮食与营..
  • 一稿多投是怎么被发现的?..
  • 2023年论文撤稿超1万篇,罪魁祸..
  • Nature:熬夜损伤大脑,神经元平..
  • 推荐阅读 更多>>
  • 从2023 JPM年会 看抗肿瘤免疫新..
  • 大规模“阳康”后,眼科门诊迎来..
  • JMV | 王乔/孙蕾/姜世勃团队提出..
  • 【Cell】衰老非基因突变!哈佛医..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