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有关情况。事实上,在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就曾提出,要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国家卫健委:超8成县医院达到二级医院能力,避免大医院“一院多区”无序扩张
4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有关情况。事实上,在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就曾提出,要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如何增强县域卫生服务能力,兜住兜牢底线?怎样全面加强基层卫生健康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如何避免公立医院“一院多区”下地无序扩张?在本次会议上,对于这些问题都给出了答案。长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等工作,引导城市优质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列出了一组这样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87.7%的县医院达到了二级医院能力,45.6%的县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能力,全国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医院作为县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持续助力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向县域下沉,不断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一是继续开展城乡对口支援,推动人才下沉。组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每年派驻至少5名医院管理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人连续驻点帮扶不少于6个月,保证受援医院全年均有派驻人员驻点帮扶。组织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每县每批次派驻5-7人,每人帮扶时间至少1年,鼓励表现优秀且有意愿的医疗人才延长帮扶时间或留在帮扶地工作。同时,采取“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等方式,帮助受援医院培养综合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加强专科能力建设,推动技术下沉。要求支援医院根据受援医院情况,帮助受援医院拓展服务范围,增加诊疗科目,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升外转率高、就医需求较大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加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症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提升受援医院急症患者抢救等能力。三是运用托管等方式,推动管理下沉。指导支援医院采取委托经营管理、组建医疗联合体等方式,由派驻人员担任受援县级医院院长或副院长、科室主任,建立紧密的上下联动机制。帮助受援医院优化管理架构,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绩效评价与薪酬分配体系,提高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李大川指出,力争到2025年,对于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的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力争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对于常驻人口不足5万人的县,力争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或者通过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托管、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等多种方式,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点在于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提升。”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副院长李志远开门见山。他指出,根据《国家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且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仍处于上升态势,阜外医院作为“国家队”,在不同层面,积极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一是,同时支持三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探索建立了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通过信息系统同源化、医疗质量同质化、人才培养同育化、平台资源共享化等手段实现了总院学科体系、医疗质控体系、运营管理模式向区域医疗中心的整体平移。二是面向市、县基层医院,开展专科技术协作及医联体建设。以技术培训为抓手,重点抓好人才团队培养与技术普及。从心血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科研合作等多方面,分级、分类开展帮扶工作,形式涵盖理论教学、病例讨论、手术指导、“阜外日”出诊、带教查房、来院进修等多种形式,帮助当地医生提升心血管治疗水平。借助互联网+健康医疗,优化整合现有资源,搭建了“阜外医院心血管技术协作云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帮扶维度、深化帮扶力度。三是,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国家级政府委托项目为抓手,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李志远举例介绍,医院将互联网+智慧医疗作为医疗资源配置的突破手段,将大医院、大专家的诊疗经验做成基层医生学得会、用得上的智能辅助工具,辅助与培训基层医生,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公立医院发展“一院多区”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近年来,许多高水平的公立医院都发展了分院区,客观上可以给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便利,但是过程中应该如何避免无序扩张?李大川介绍,2022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公立医院多院区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引导高水平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多院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同时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一是在规划布局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综合考虑本地区的发展、群众需求和现有医疗情况等因素,统筹规划医疗资源布局,重点向医疗服务薄弱、群众医疗需求较大的地区发展分院区,就是明确在哪里可以办分院区,来提高整体的服务能力。同时,合理控制分院区的数量,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另外,要求各分院区要符合相应级别、类别医院的基本标准,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保障分院区的专业技术力量,避免出现摊薄、稀释优质医疗资源问题。二是在设立条件方面。在设立分院公立医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符合以下条件的医院才可以设置分院区。第一,要求是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第二,要求医院在病床使用持续超过90%这种高位运行下,平均住院日处于全国同类别医院的10%。也就是工作效率很高,但床位数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第三,住院病人的疑难程度(CMI值)排名为所在省份同类别医院的前10%,就是医院要落实以收治疑难危重症为主的功能定位。第四,现有院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连续三年要在A+以上,专科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要在A以上。最后,就是要求近三年来医院没有发生重大的医疗安全事件和严重的行风问题。三是在功能定位方面。明确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城市新区,主要发展综合性分院区,满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在医疗资源有一定基础的区域,主要发展具有特色的专病、专科中心等分院区,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就医需求。鼓励公立医院在分院区布局优势学科群,探索以重要系统、重点器官、重大疾病为核心的中心化建设发展模式,推动学科融合发展。四是在平急结合方面。强调在分院区预留可拓展空间,加强呼吸、重症、感染性疾病等科室的建设,强化标准化发热门诊、独立设置感染性疾病病区建设,在出现重大疫情时,能够迅速进行功能转换。五是管理机制方面。实行一体化、同质化管理。在行政管理上,将多个院区作为一个整体,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在医疗质量管理上,建立内部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统一各院区的医疗服务流程和标准,推动服务质量同质化。李志远指出,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阜外医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方面的探索和应用。例如该院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综合智能高血压管理平台,把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南转化为指导医生的知识系统,为基层医生赋能。该系统通过提供个性化、本地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智能推荐,在诊断、转诊、检查、生活方式等方面给出指导性建议,打造成规范高效的慢病管理模式,从而提升基层医生用药推荐遵从率、提高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此外,阜外医院还借助信息技术,在康复指导、健康教育、远程跟踪随访、用药监测、全周期生活方式行为管理以及线上问诊等方面持续构建疾病管理矩阵体系,进一步助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