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疗政策

3年至少轮转15个科室,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正式发布!

医疗政策

2024-02-15      

1331 0


规更有利于规培对象做出选择,但轮转科室数依旧不少。

近日,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

10年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分别出台。10年后,新规在试行版本上有哪些变化?


新规:至少轮转15个科室

针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专家在实施办法和培训标准修订方面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主要修订内容有:

1、针对中医特色不突出、

中医思维培训弱化的问题。

一是对各培训科室均增加了中医理论学习培训要求,要求培训对象掌握科室常见病理论体系、病因病机、常用方剂使用等基本知识。


二是强化门诊培训,在部分科室培训中增加单独的门诊培训时间,强化跟诊、试诊、主诊训练,突出中医思维培养和锻炼,并要求培训基地开设一定数量的教学门诊。


三是强化跟师学习,要求培训对象每周参加跟师学习,收集整理跟师的临床医案,撰写跟师心得或学习中医典籍体会等,细化跟师学习相关要求。


四是增设了中医经典理论、中药方剂知识、接诊能力等模块考核,要求进入第二阶段培训前必须完成相应模块考核,夯实经典理论和实践基础。


2、针对中医临床技能培训不够的问题。

主要从强化临床实训中心实践技能培训、严格轮转科室实践技能培训和操作次数、增加中医特色临床技能模块考核等方面,加强培训对象中医临床技能培训。


一是在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中医规培基地临床实训中心负责培训对象临床技能模拟培训,基地要加强临床实训中心建设,完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实训能力。


二是在培训标准中,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培训对象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并对实践技能操作次数等提出明确要求。

3、针对轮转科室过多的问题。

一是减少第一阶段培训时间,对轮转科室数量和轮转时间进行了优化调整。


二是增加第二阶段培训时间,减少与拟从事专业联系不紧密的科室培训,便于培训对象、并轨中医专硕研究生进行相关科室培训,提升诊疗能力。


4、针对师资队伍能力水平不够的问题。

一是在带教师资条件上,进一步细化带教师资能力水平要求,明确从事临床工作8年以上、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中医医师才可作为师承指导老师。


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明确培训基地要制定师资队伍培训与考核方案,定期对带教医师的带教能力、教学任务等进行考核与评价,将带教师资考核与评价结果作为带教医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重要指标,压实带教师资带教责任。


三是在带教激励方面,要求基地对承担带教任务的各类师资给予专项补贴,适当减少医疗科研任务,确保带教师资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活动。


5、针对过程管理和考核不严格的问题。

一是严格过程考核中日常考核、出科考核、模块考核标准,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建立出科考核题库,明确出科考核时间、内容和形式。


二是强化考核组织管理,日常考核、出科考核由培训科室负责,模块考核、师承考核由基地负责,明确考核责任,强化基地督促检查,避免过程考核走过场。


三是健全国家中医规培管理信息平台功能,完善信息平台过程管理模块,实行全员全程信息化管理,实时记录培训过程,提升过程管理实效。


6、针对中医专硕和中医规培衔接的问题。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第二阶段减少轮转科室数量,增加专科培训时间,有利于并轨中医专硕跟随导师开展临床学习和科学研究。


在师承指导老师选择上,规定培训对象可以选择不超过3名师承指导老师,便于研究生和硕导不在同一培训基地时,师承指导老师协助研究生导师指导管理研究生培训。


7、针对基地培训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管理层面,实行培训基地动态管理,明确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定期对中医规培基地进行评估督导,对达不到培训标准要求或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的基地,减少招收计划,直至取消基地资格。


在基地培训能力建设方面,将积极争取相关经费支持,改善基地教学条件,提升基地培训能力。同时,特别对有关高校提出要求,要将承担中医专硕研究生培训任务的基地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落实学生管理主体责任,在教学条件建设、理论学习、师资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对规培基地的支持力度。


具体到更细节的内容,通过对比发现,两个版本都要求参与规培的对象进行不少于33个月的规范化培训,规范化培训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在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相比试行版本在第一阶段的通科轮转要求,根据新规的培训设计,参与对象在规范化培训期间至少要轮转15个大类或者细分科室,在轮转科室数量上要求更加细致,虽然更有利于参与规培的医生做出选择,但轮转科室数量依旧不少。同时,在第一、二阶段的培训时间安排方面,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有了较大的调整,试行版本中,第一阶段为24个月,第二阶段为9个月,新规中分别为21个月、12个月,增加了第二阶段的专科培训时间。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时间安排有细微调整,由原来的“1+26+6”调整为第一阶段的27个月和第二阶段的6个月,轮转科室则增加了中医全科医学科和中医老年病科,在第一阶段的规培中至少要轮转23个大类或者细分科室。


同时,新规更加强调参与对象在门急诊、病房、理论、技能、药理等方面的系统化培训,要求掌握一定的西医知识和技能,旨在通过培训提升参与对象的整体中医素养。但是,就像在变化中指出的,新规修订了“轮转科室过多的问题”,而实际上,相比试行版本的没有选择性,中医医师的科室轮转也只是规定了数量的下限,中医全科又增加了全科医学学科和老年病学科。轮转科室过多的问题依旧存在。


尽管,新规中参与对象轮转科室依旧很多,但那也只是在第一阶段的时间安排。第二阶段的培训时间增加也说明了中医培训更加强调专科特色的趋势。对于学习中医者而言,更加需要理性看待规培,因为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几十年的从业生涯当中。


附件: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推动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以下简称“中医规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医规培是中医药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目标是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与技术,能独立、规范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诊疗工作的合格中医医师,特别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中医全科医生。


第三条 中医规培对象为:

(一)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中医学类(含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二)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三)其他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中医规培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与规范,制订工作规划与计划,指导监督各地工作。


第五条 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中医规培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会同相关部门,依据本地医疗卫生工作对中医临床医师的培养需求和基地培训能力,制订年度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并在培训名额分配上向中医全科专业倾斜。


第六条 中医规培基地是承担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中医规培具体组织实施,落实培训任务。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培基地可根据培训需求选择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基层培养基地,共同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任务。


第七条 相关高等院校应将承担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任务的中医规培基地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学生管理主体责任,在教学条件建设、理论学习、师资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基地的支持力度。中医规培基地应配合相关高等院校做好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管理工作。


第三章  培训基地


第八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培训需求及各地的培训能力,会同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培训基地布局。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少数民族医医院,下同);


(二)达到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要求;



(三)经所在地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组建的专家委员会或其指定的行业组织、单位认定合格;


(四)医院整体经营情况良好,有意愿承担中医规培任务,能够保障培训对象在培期间相关待遇;


(五)设置中医规培专职管理部门,按比例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逐步建立中医规培专门管理体系。


第九条 根据当地中医医疗资源实际情况和培训基地条件,培训基地可将符合条件的其他三级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作为协同单位。协同单位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家,参与培训的科室数量不超过4个,培训时间不超过1年。


第十条 培训基地应加强对协同单位的管理,将日常管理、理论学习、临床培训、师资培养、督导考核等工作纳入基地工作计划,整体推进实施。


第十一条 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国医师协会负责中医规培日常管理和技术规范建设,对全国培训基地进行评估。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培训基地及其协同单位的管理、评估和督导。对评估不合格的培训基地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者,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取消培训基地资格。


第十二条 培训基地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师资队伍遴选、考核、激励机制,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一)培训基地应遴选职业道德高尚、中医理论扎实、中医思维牢固、临床经验丰富、具有带教能力和意愿的临床医师作为带教师资。其数量和质量应当满足培训要求。 


(二)培训基地应制定师资队伍培训与考核方案,加强师资培训,定期对带教医师的带教能力、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与评价。考核与评价结果作为医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职务和岗位聘任的重要指标。


(三)培训基地对承担带教任务的各类师资给予专项补贴,统筹安排医疗科研任务,确保带教师资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培训带教活动。



第十三条 培训基地应将培训对象作为基地住院医师队伍的一部分,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为培训对象创造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不断提升临床诊疗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党(团)组织。应关心关爱培训对象,落实必要的学习、生活和培训条件。


第十四条 培训基地应落实“两个同等对待”(即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培训对象培训合格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在中医规培招收简章、人事招聘简章中体现“两个同等对待”,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医院等级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第十五条 培训基地依法与面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培训期间双方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到期后依法自动终止,培训对象自主择业。


第十六条 培训对象应服从培训基地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完成培训标准规定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出现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医疗事故、不服从管理等问题,培训基地报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可责令其退出培训。对涉嫌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章  培训实施


第十七条 中医规培分为中医专业和中医全科专业,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培训标准分别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培训时间为3年(不少于33个月),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在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咽喉科等学科科室轮转培训。第二阶段根据培训对象预期从事的专业选择在相应的学科及相关科室培训。培训学科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规定。


第十九条 中医规培以中医思维培养和临床技能培训为重点,采取理论学习、病房培训、门诊培训和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理论学习。培训基地应制定统一的理论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培训对象自学、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点学习中医药经典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临床进展以及相关公共科目等内容。集中理论学习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


(二)病房培训。培训基地制定病房培训计划,由承担培训任务的轮转科室具体组织实施。鼓励培训对象较多的基地建立由带教老师、第一阶段培训对象、第二阶段培训对象、实习生等共同组成的培训小组开展培训工作。


(三)门诊培训。培训基地制定门诊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培训对象中医思维、门诊接诊和临证能力培养。第一阶段培训对象以病房培训为主时,跟随带教老师每周参加不少于1次门诊培训。第二阶段培训对象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经培训基地认证合格后,可独立接诊患者,培训时间不少于2个月。培训基地应开设一定数量的教学门诊,规范组织培训。


(四)跟师学习。培训对象进入培训基地后,即确定1名从事临床工作8年以上、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较好师德师风的医师作为师承指导老师(以下简称师承老师)进行跟师学习。师承老师数量不能满足条件的基地可选择少数中医思维突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较好师德师风的主治医师,经基地考核遴选认定后作为师承老师。跟师学习每周不少于半天,应及时撰写跟师心得、临床医案。培训对象培训期间师承指导老师不得超过3名。


第二十条 培训基地应加强临床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建强带教师资队伍,完善实训课程体系,完成模拟技能培训、模块化考核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培训基地应建立健全配套机制,细化培训组织实施的相关制度,健全组织领导架构,压实相关职能部门、培训科室及带教老师责任。


第五章  培训考核


第二十二条 培训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师承考核和结业考核。过程考核、师承考核合格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方能参加结业考核。


第二十三条 过程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出科考核、模块考核。


(一)日常考核包括医德医风、出勤情况、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指标完成情况和参加理论学习情况,由培训轮转科室负责。应在出科考核前完成。


(二)出科考核依据培训标准,考核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培训科室、培训基地共同组织实施。应在出科前3天内完成。


(三)模块考核包括中医经典理论、中药方剂知识、接诊能力、中医特色技能、西医基本技能(含急救)等,由培训基地组织实施。所有模块考核应在培训对象进入第二阶段培训前完成。



第二十四条 师承考核是对培训对象跟师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包括临床跟师考勤、跟师心得、典型医案总结和指导老师临床经验总结。师承考核由培训基地负责组织实施,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应在结业考核前完成。


第二十五条 结业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有关行业组织、单位,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组织实施。应在每年的6月底前完成。


第二十六条 通过结业考核的培训对象,颁发统一制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证书样式及编号规则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执行,专业代码附后)。《合格证书》全国范围内有效。

未通过结业理论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或其中任一项者,可申请参加次年结业考核。3年内未通过结业考核者,如再次申请结业考核,需重新参加培训,培训相关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二十七条 实行培训信息登记管理制度。信息登记与管理纳入国家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培训招收、培训组织与实施、监测评估、培训考核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培训基地和培训对象应及时、准确地将招录信息、培训过程、培训内容等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参加培训结业考核和合格证书发放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培训保障


第二十八条 实行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加大省级财政投入,改善培训基地条件,保障培训对象生活待遇。鼓励有条件的地市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规培工作。


第三十条 培训基地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统筹使用中央和地方补助经费,按照有关规定保障培训对象待遇。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少数民族医类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及培训标准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军队系统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未尽事宜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执行。2014年12月1日印发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每日医学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基层医疗“卷”起来了!卫健委开..
  • 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
  • 最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正式..
  • 以患者为中心营销策略分析(下)..
  • 推荐阅读 更多>>
  • 美国癌症协会权威发布:癌症死亡..
  • 少吃点盐吧!JAMA子刊:多盐饮食..
  • 一名“纯粹的化学家”揭示了糖尿..
  • 一位临终关怀医生的投资建议..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