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疗政策

《四川省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医疗政策

2024-02-16      

1216 0


2月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我省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行全面部署,现对《实施方案》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发展。202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医疗卫生发展方式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服务模式转向更加注重系统连续、管理手段转向更加注重科学化治理,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目标。
省委、省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我省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居民、适应群众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人均卫生总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背景下,实现了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建设健康四川目标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存在优质资源不足、区域配置不均、供给结构不优、运行效率不高、分工协作不强、协同治理不够等问题。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健康四川的重大举措,对于构建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全省人民提供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省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什么?
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预防为主和中西医并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
《实施方案》分两个阶段提出了建设目标。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优质资源更加丰富、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医发展更加协同、防治结合更加紧密,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和便利性显著提升。到2035年,形成与群众健康需求相匹配的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保持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什么是医疗卫生能力现代化?我省将如何促进能力现代化?
医疗卫生能力现代化是指针对我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存在的短板弱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落实功能定位、提升能力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和医学发展成果,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我省着力从五方面推进医疗卫生能力现代化。
一是提高公共卫生专业服务能力。按照“建高地、强人才、提能力、建机制”的思路,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争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布局建设省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健全公共卫生医师制度,推进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增量提质。加强各级疾控中心建设,着力提升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应急处置、综合干预等核心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二是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毫不动摇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着力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筑牢网底。配齐中心乡镇卫生院适宜设施设备,推进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和社区医院建设,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通过巡回医疗、移动医疗、邻(联)村延伸服务等方式实现服务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强化市县医院区域引领作用。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提升市县医院综合能力,到2025年,力争新建70个国家级、300个省级、500个市级、1000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支持县级医院建设肿瘤防治、慢性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以及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实现群众一般疾病就近在县域、市域内诊治。
四是全力推进医学医疗中心建设。围绕群众大病不出省的目标,依托高水平医院打造国家医学“高峰”,争创综合类、中医类、专科类国家医学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西部医学“高原”,规划设置3个省医学中心、5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支持高水平医院建设疑难复杂专病及罕见病临床诊疗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医学科技创新与转化平台。
五是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医教协同,遵循医学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优化人才“引、育、管、用”政策。支持在川高等学校调整优化医学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加强公共卫生、全科医学、精神卫生、老年医学与健康等领域急需紧缺专业和复合型卫生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服务基层激励政策,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加大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和培养力度。持续实施“卫生健康英才计划”,大力培养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
四、我省在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整合化方面有哪些安排?
医疗卫生体系整合化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健康为中心,以服务系统连续为导向,建立目标明确、定位科学、权责清晰、公平高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一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鼓励二、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含中医类别)加入家庭医生队伍。健全签约服务筹资和激励机制,探索将签约居民的医保门诊统筹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落实签约居民在就医、转诊、医保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增强群众对签约服务的信任度,积极踊跃签约并在家庭医生首诊。
二是推进医联体建设发展。医联体建设是推进分级诊疗、适应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抓手。城市地区组建由市级医院牵头的城市医疗集团,以医疗、运营、信息一体化管理为基础,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农村地区组建由县级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推行编制、岗位、人员、经费、管理、财务、药物、信息“八统一”,促进人才、技术、管理、服务下沉,形成以城带乡、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的分工协作机制。
三是加强防治结合。防治结合是遵循医学规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制定落实“两张责任清单”(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责任清单)。建立医防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等机制,促进预防和治疗有效衔接。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
四是促进医养协同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进健康老龄化。合理布局医养服务网络,完善医养服务标准规范,加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医养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医养业务协作机制,促进医养服务有序衔接,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五是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我省是全国中医药大省,要保护、发掘、发展、传承好中医药事业和文化。加强中医药(含民族医药)防病治病、中药制剂、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能力建设,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广大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探索建立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在重大疾病诊治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
五、我省在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优质化,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方面有哪些举措?
服务优质化是通过强化质量控制、提升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流程、加强人文关怀,实现诊疗更安全、就诊更便利、沟通更顺畅、体验更舒适,让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感到放心、贴心、暖心、省心。我省主要采取三方面举措。
一是增强服务安全性。健全各级医疗质量控制组织,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善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医疗服务点评、医疗质量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等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方位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健全医疗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要求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患者参加医疗意外保险,着力构建平等和谐医患关系。
二是提高技术创新性。支持“医、教、研、企”协同攻关,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和群众健康需求,大力发展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精准医学等医学前沿技术和“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强创新医疗器械和智能健康装备等研发。中央在川、省、市、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能力水平,积极开展医药健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三是提升就医体验感。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建立门诊和入出院“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检查检验一站式预约及结果推送、药物配送等便捷化服务。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以市(州)为单位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等共享互认,探索“信用就医”“一次挂号管三天”等模式,规范拓展日间医疗服务,降低患者就医时间成本和费用负担。推进医疗机构适老化改造,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和服务。
六、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精细化?
管理精细化是针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特点和管理粗放等问题,着力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标准、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效能。我省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
一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就是要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运行高效率、管理精细化的公立医院治理新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加强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医院党建工作水平。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医院重大决策、民主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资产、运营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强化风险防控,多措并举化解公立医院债务风险,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超标准装修,严禁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
二是健全公共卫生机构管理制度。遵循公共卫生机构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着力解决职能定位不清、专业人才不足、内部管理粗放等问题。公共卫生机构岗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职能定位、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健全人员准入机制,疾控机构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85%。严格执行公共卫生技术规范,加强工作质量控制和风险防控。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当前,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员队伍、服务能力、机构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患者满意度等考核评价,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努力为群众防好疾、看好病、服好务,做群众信任的健康守门人。
七、我省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推进医疗卫生行业治理科学化?
一是改革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按照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保障。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加大对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进一步提高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改革完善服务购买机制。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逐步实现预算管理、基金调剂、参保筹资、待遇保障、支付机制、经办管理“六统一”。以价值医疗为导向,健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调整机制,发挥价格合理补偿功能,确保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医疗机构发展可持续。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支付在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医疗服务、引导就医流向等方面的杠杆作用。积极发展各类商业健康保险,进一步降低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
三是改革完善编制人事管理。编制管理是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维护公益性、吸引留住人才的重要保障。落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盘活用好编制存量,探索建立县域卫生人员编制“周转池”,实行岗编适度分离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公立医院备案或员额管理等改革。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是改革完善薪酬激励制度。薪酬制度改革要坚持公益导向和按劳分配原则,统筹考虑医疗卫生人员教育年限、工作时间、知识和技能水平等要素,合理核定薪酬水平,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合理调控薪酬差距,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人员收入不低于所在医疗机构人员平均工资水平,落实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等津贴补贴制度。按规定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做好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工作。
五是改革完善法治和监管机制。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地方性法规制定和修订,健全卫生健康法治宣传、教育、实施、监督和保障体系。加强行业依法治理,完善政府监管、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建立医疗、医保、医药协同监管机制,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切实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巡查常态化机制,健全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工作体系。
六是加强信息化支持保障。信息化是推进医疗卫生行业治理科学化关键手段。要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打造“健康四川数智大脑”,打通各类“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加快建立跨部门、跨机构、跨层级公共卫生数据共享调度机制和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大力推进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急诊急救、远程诊断、医院管理、健康管理、健康科普等领域应用,积极发展数字健康新业态、新模式。
八、我省如何保障《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落实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发展的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将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因地制宜规划实施一批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项目,补齐医疗卫生体系短板弱项。
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各级卫生健康、发展改革、机构编制、教育、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中医药、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强化业务指导。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督导评估机制。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开展健康四川示范县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地方党委、政府积极性,撬动更多资源要素投入卫生健康,建设整合型现代化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领健康四川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加强政策解读和培训,引导社会合理预期,总结推广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充分调动医卫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力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智医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基层医疗“卷”起来了!卫健委开..
  • 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
  • 最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正式..
  • 以患者为中心营销策略分析(下)..
  • 推荐阅读 更多>>
  • AI医疗须防“自动化偏见”..
  • 织密“医保网” 托起“健康梦” ..
  • 阳信县劳店镇:山东移动5G+远程..
  • 龙年,南京医科大学首篇Lancet(..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