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团队发布了一项关于“高致死性前列腺癌”的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中国前列腺癌患者DNA修复相关基因胚系变异特征,填补了我国前列腺癌研究在该领域的空白。近日,国际泌尿学领域顶级期刊European Urology(《欧洲泌尿外科学》)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影响因子达17.298分。
据了解,前列腺癌是我国男性发病率位列第六的恶性肿瘤,也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在上海已经升至第四位。并且由于人口基数大和老龄化,我国前列腺癌的年死亡人数高达51895人,接近美国(28705)的两倍。因此,如何降低我国前列腺癌死亡率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随着肿瘤学领域中TOPAR-A、TRITON2以及TOPARP-B等多项研究结果公布,证实了“高致死性前列腺癌”患者也可从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获益。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前列腺癌患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例如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变异特征,特别是最受关注的DNA修复相关基因胚系变异比例,以及其与西方患者差异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阶段。
为了突破这数据欠缺瓶颈,近年来叶定伟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开始了填补空白的“攻坚之战”。该研究基于大样本中国前列腺癌人群,绘制出中国前列腺癌患者胚系DNA修复基因突变谱。研究发现,中国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胚系DNA修复基因突变率为12%,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中胚系DNA修复基因突变率为8.1%。
该研究证实,虽然中西方前列腺癌发病率差异较大,但患者中胚系DNA修复基因突变的“高致死性前列腺癌”比例则与欧美人群相仿。
叶定伟教授表示,该研究结果对于中国前列腺癌的精准防治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胚系DNA修复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突变,可导致发生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因此,明确中国前列腺癌患者胚系DNA修复基因突变谱并准确识别突变携带者,对建立家庭的预防策略、早诊早治,防治前列腺癌以及相关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早期识别,有助于找到疾病“发展凶猛”的突变携带者,并可有机会参加多项个体定制的临床试验,例如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等,可以让每个高度恶性的患者从初诊即获得最佳的精准治疗,而不是在“标准方案”治疗下等待疾病的进展。
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前列腺癌诊疗中愈加广泛地应用,前列腺癌精准诊治策略已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目前的研究已表明,对于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可从奥拉帕利和铂类化疗药物中获益;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抗体,未经筛选的前列腺癌患者受益有限,然而错配修复缺陷及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前列腺癌患者则可接受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除提示药物敏感性外,NGS基因检测对于驱动基因突变患者发病风险的预估也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利用NGS精准定位可使前列腺癌患者获益的同时避免过度检测,以及针对突变基因进行解读提供后续诊疗建议,从而为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我们每位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2018年,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学组组织专家撰写了《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以规范并促进NGS基因检测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
“除大量的科学研究外,我们还需要大量的临床时间来将前列腺癌精准治疗策略落到实处,”叶定伟教授强调。在2018年8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精准医学门诊”正式开诊。至此,泌尿肿瘤的精准医学模式正式与患者“面对面”;每个星期五的上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多学科团队的多名资深肿瘤遗传咨询师,面向所有泌尿肿瘤患者或者对遗传性泌尿系统肿瘤有疑问的患者、家属,提供泌尿肿瘤相关的精准治疗和遗传咨询。
“本次有关中国前列腺癌患者DNA修复相关基因胚系变异特征的最新研究,既是对于《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的最佳实践,也是‘精准医学门诊’工作的升华,”叶定伟教授说,“前列腺癌精准诊治模式的推广需要全国各地泌尿外科领域专家的共同参与,我们也致力于将该模式变得‘可推广、可复制’,让市民享受到精准化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
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为我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和朱耀教授,韦煜医生和吴俊龙医生为共同第一作者。
科普知识 | 基因突变检测与健康
始于精准,行于指南——叶定伟教授介绍《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执笔谈|朱耀教授:从基因检测共识,向前列腺癌精准医疗跨步前进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精准医学门诊——打开通往未来医学之门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