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去甲基化药物是其标准治疗药物,低毒 、可诱导血液学改善和延长生存,但不能去除肿瘤克隆,患者经现有的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后可能出现复发或难治。近日,《柳叶刀·血液病学》(The Lancet Haematology)发表了一项1/2期随机开放性研究的结果,探讨了二代去甲基化药物Guadecitabine(SGI-110)在两种不同剂量下的疗效及安全性。
背景
Guadecitabine(SGI-110)是二代去甲基化药物,半衰期更长,暴露效果佳。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需要更有效的去甲基化药物。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剂量的Guadecitabine在未接受过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或复发/难治性中危或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这项1/2期、随机、开放性研究的第2阶段招募了来自14个北美医疗中心的患者(年龄18岁或以上),这些患者为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为中危-1、中危-2或高危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根据研究者的判断,这些患者之前未接受过去甲基化药物或之前经低甲基化剂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符合条件的患者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评分为0~2。按照1:1,研究人员在第1~5天(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随机给予患者Guadecitabine 60mg/m2或90mg/m2治疗。通过先前用低甲基化剂治疗对治疗进行分层,患者和研究者均未设盲。主要研究终点是评估接受至少1剂研究药物治疗的所有患者的总体反应率(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骨髓完全缓解和血液学改善)。该研究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编号为NCT01261312。
结果
2012年7月9日至2014年4月7日,该研究共招募了105例患者:55例(52%)患者被分配至Guadecitabine 60mg /m2(28例患者未接受过去甲基化药物治疗,27例患者经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后复发或难治),50例(48%)患者被分配至Guadecitabine 90 mg/m2(23例患者未接受过低去甲基化药物治疗,27例患者经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后复发或难治)。105例患者中有3例(3%)未接受研究药物治疗,因此被排除在分析之外。中位随访时间为3.2年(IQR 2.8~3.5)。两组间达到总体反应的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60 mg/m2组中有21/53例(40%,95%CI 27~54),90 mg/m2组中有27/49例(55%,95%CI 40~69;p = 0.16)。另外,25/49例(51%,95%CI 36~66)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和23/53例(43%,30~58)复发或难治的患者达到了总体反应。无论与治疗的关系如何,两组中最常见的3级或更严重的不良事件是血小板减少症(60 mg/m2组为22例[41%],90 mg/m2组为28例[57%])、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1例[40%]和25例[51%])、贫血(25例[47%]和24例[49%])、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7例[32%]和21例[43%])和肺炎(13例[25%]和15例[31%])。102例患者中有7例(7%)因不良事件死亡(60 mg/m2组有4例,90 mg/m2组有3例),并且除1例患者外,其余均为复发或难治的患者。2例患者的死亡被认为与治疗有关。
结论
对于中危和高危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而言,Guadecitabine具有临床治疗活性,同时具有可接受的耐受性。复发或难治性患者表现出来的反应率和总体生存支持了Guadecitabine可为现有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不成功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并且,对于这些患者,研究人员建议的Guadecitabine使用剂量为60 mg/m2,为期5天。
Guillermo GM,Gail R, Katherine W, et al.Guadecitabine (SGI-110)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or high-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phase 2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1/2 trial.The Lancet Haematology.(2019-05-03)[2019-05-05]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hae/article/PIIS2352-3026(19)30029-8/fulltext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淋巴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淋巴瘤医生交流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备注“血液肿瘤”,添加【肿瘤资讯-娜小编】微信!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