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自从2月21日Keytruda的KN240在肝癌二线研究失败,如今我们反思免疫治疗药物的失败也陆陆续续不少。
从2016年8月CM026起,nivo在NSCLC一线单药的结果给了大家一记狂欢中的重击之后,2017年4月脑胶质瘤CM143(nivo)、5月尿路上皮癌Imvigor211(atezo)、7月二线头颈部肿瘤KN040(pembro)、11月三线胃癌Javelin Gastric300(Avalu)、12月二线胃癌KN061(pembro)。
这些失败让大家对于免疫治疗不免有点雾里看花,各瘤种各线数各产品,谁也不知道哪个是下一个炸雷,尽管彼时,免疫治疗无论在科研临床乃至投资已经成为大热。
到了2018年,欧美地区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已经开始引领了销量,而国内的免疫治疗已经在大城市大医院完成了扫盲,且国内免疫治疗药物成功上市,然而炸雷依旧不断。包括:2月Javelin Lung200失败显示二线NSCLC也不是各家都能开花(Avalu),4月Arctic在三线NSCLC失败(Durva+Tremeli),5月Imblaze370在三线肠癌。到了下半年失败研究愈发密集,包括10月CM331在二线SCLC失败(nivo),11月CM451在一线SCLC(nivo联合CTLA-4),同期Mystic在一线NSCLC(Durva),12月Eagle二线头颈肿瘤(Durva)及同期Javelin Ovarian100 在一线卵巢癌(Avalu)。
到了这个时期大家变得愈发冷静,开始梳理PD-1和PD-L1机制的差异,同类抗体的差异,类似产品研究设计的差异,统计学的差异,药物联合的差异,人群筛选的差异,肿瘤类别的差异,免疫环境的差异,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也在这个时期,医生有了更多的经验,慢慢发掘有效的人群,分享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市场开始扩展,投资开始冷静。
到了本次开篇所讲的KN240的失败,也是时候我们可以开始梳理,成功或许可以复制,大败局更值得反思,尤其在肿瘤产品数据为王的今日。数据本身不仅仅是市场细分的依据,更是临床实践的参考和产品长线布局的基石。药物研发设计的重要性尤涨,对于免疫药物,步步为营层层递进的设计,对未来的市场格局产生了太大的影响,可以说Brand strategy和key massage在设计之初,就开始了蝴蝶效应第一下的翅膀展开。战略的成功,可以避免后期战术的勤奋了。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