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安罗替尼为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有效抑制 VEGFR、PDGFR、FGFR、c-Kit等激酶活性,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该药2018年5月在国内获批上市,并于2018年10月份被纳入国家医保。于2018年ASCO公布的安罗替尼治疗软组织肉瘤的ⅡB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安罗替尼在软组织肉瘤中较安慰剂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显著延长4.8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67%,疾病控制率增加33%(55.7% vs 22.7%)。【肿瘤资讯】特邀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臻教授,对于软组织肉瘤治疗现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介绍。
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世界首例十指断指再植全部成活手术三名主刀医生之一。主要研究四肢、脊柱、骨盆肿瘤的手术及重建技术和恶性骨肿瘤的化学治疗
现担任亚太地区骨肿瘤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肿瘤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执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肉瘤委员会骨肿瘤保肢学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专业委员会骨肿瘤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多学科协作在手术治疗中至关重要
王臻教授:软组织肉瘤与其他瘤种同为典型的多学科治疗模式,其中手术是最为重要的,在软组织肉瘤领域,可以最有效、最直接地切除肿瘤。外科医生对手术以及肿瘤外科边缘、设计边缘的理解非常关键,需要进行更多的宣教。在定义方面,手术标本中从肿瘤边缘到标本切缘间的距离即为肿瘤外科边缘。如果外科边缘不达标,肿瘤复发的概率增加。在软组织肉瘤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中,首诊需要肿瘤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及影像科医生共同参与进行分期,从病理科医生处可了解肿瘤的低、中、高恶性程度。根据外科分期,设计出预备切除的边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多,NCCN指南中亦提出该距离至少≥1cm,但在临床手术中,外科边缘很难达到均匀化。体内重要器官例如骨、血管等器官,常常无法达到1cm的要求,甚至只有几毫米。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在血管或神经旁紧贴一层膜,具有天然抵抗肿瘤微小侵袭的能力。这种膜可分为透明膜和不透明膜,不透明膜相当于3cm的外科边缘的抵抗能力。总之,外科医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使得手术更加安全进行。
病理科医生使用不同染色液对获取标本进行染色,进而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还有肿瘤残余,以确定肿瘤是否切除完全,即R0切除。目前认为距离肿瘤边缘1mm就达到R0切除范围。这些结论来自几十年、结合上千例患者的研究、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的成果。希望外科医生可以掌握技术及设计理念,将软组织肉瘤手术做得更加精准。
安罗替尼:斩向晚期软组织肉瘤的新“利器”
王臻教授:目前对于软组织肉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安罗替尼上市之后,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及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在大多数学术会议及同行交流中探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得到肯定。而其对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二线及后线治疗的疗效已在上市前的两项研究中得到验证,尤其是腺泡状及上皮样软组织肉瘤此类化疗不敏感、缺少治疗手段的病理亚型。除此,同行们还进一步开展了包括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和/或化疗药物同时联用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然而,与所有抗肿瘤药物类似,安罗替尼同样存在耐药的问题。目前已知服用安罗替尼最长的患者生存期已达5年。尝试安罗替尼与其他药物联用,进而克服或延缓耐药、保持最佳疗效、科学合理应用药物,进一步使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持续获益,成为后续研究的重中之重。
软组织肉瘤的新辅助化疗,前景可期
王臻教授:软组织肉瘤病理亚型多达50余种,极其复杂,其中对化疗敏感的亚型仅占少数,例如尤文肉瘤(Ewing sarcoma)和横纹肌肉瘤。这些肉瘤若计划行局部切除或保肢手术,建议进行新辅助化疗。对于化疗不敏感的肿瘤而言,化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占很大比例,目前在治疗方面尚属空白。为了突破既往传统,研究中可尝试在传统化疗基础上加入抗血管治疗应用,提高化疗疗效。期待这些研究结果的公布,相信会为晚期软组织肉瘤新辅助化疗方面提供更多的证据。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