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临床学家在进一步研究了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后,发现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触发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者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杂志2005年4月19日刊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然而,在另外两种常见的感染源—肺炎衣原体和巨细胞病毒(CMV)没有发现这种相关性。
来自日本广岛大学生物医学院的研究组检测了81例健康的日本男性受试者血清中这三种微生物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的水平。
也测定了血样中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 (CRP)、循环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SVCAM)-1的水平,后两种分子可作为内皮激活和血管炎症的标记物。
接着应用肱动脉的高频超声影像来测定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
Tetsuya Oshima及其同事报告说,67.9%的受试者呈幽门螺杆菌血清阳性,61.7%的受试者呈肺炎衣原体阳性,56.8%的受试者呈CMV阳性。
感染与年龄、血压、血糖、血脂或SVCAM-1水平无关。然而,幽门螺杆菌阳性受试者的CRP(2.3 vs 1.1 mg/L)和sICAM-1(370 vs 220 ng/ml)水平高于结果阴性的受试者,同时内皮依赖性(流量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较差(8.9 vs 11.8,P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相关搜索
动脉粥样硬化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