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TMB是目前免疫治疗最具潜力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之一,然而很多晚期NSCLC无法获得组织标本,不能进行TMB检测。基于此,Foundation Medicine Inc.(FMI)与同为罗氏集团旗下的基因泰克联合开发了基于外周血检测TMB的方法(bTMB)。在近期召开的ESMO大会上,第一个前瞻性评估b-TMB作为Atezolizumab一线治疗NSCLC疗效预测标志物的b-F1RST研究发表。【肿瘤资讯】特邀韩宝惠教授、宋勇教授和张伟教授展开圆桌讨论,探讨bTMB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展望。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科主任、GCP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 血管靶向专委会主任委员
CSCO理事会理事
亚太生物免疫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肺癌综合诊治中心主任
南京大学呼吸病学研究所所长
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博士后联系导师
全军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肺癌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肺癌MDT专家委员会副组长
国际肺癌研究组织(IASLC)委员
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杂志(ESCI, PubMed收录)主编,《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杂志(SCI)和《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杂志(PubMed收录)编委,以及《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国肺癌杂志》、《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等多本杂志的副主编和编委
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控烟学组成员
对各种胸部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支气管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TMB作为NSCLC免疫治疗疗效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韩宝惠教授:免疫治疗是一个老话题,近几年又有了新内涵,这个新内涵是指PD-1/L1、CTLA4等单抗,这些药物的出现引导了免疫治疗的新突破。目前,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已经获得美国FDA多项批准,成为晚期NSCLC二线治疗和部分患者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在我国,以Nivolumab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经或正在进入我们的临床应用。谈到免疫治疗,大家一定会想到哪些病人能从免疫治疗当中获益,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局限性,要找准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就少不了寻找生物标记物。前期研究的结果显示,PD-L1表达和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这个相关性不如EGFR突变或T790M突变那么精准,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强调的是,各个PD-1单抗之间是不相同的,每个单抗的功能、结构、毒副反应、获益人群的筛选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在筛选免疫治疗优势人群时,各个药物不能登台。这里就需要引出一个话题,PD-L1高表达的患者在接受某些PD-1单抗治疗能够取得比较好的作用,但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每个药物都需要有一些循证医学的证据,如Nivolumab单药或联合治疗的研究CheckMate 026和CheckMate 227提示TMB有预测作用。理论上,免疫治疗是针对T细胞功能缺陷,因此PD-1和PD-L1结合后,解除T细胞功能抑制,恢复T细胞抗肿瘤能力。在这个过程中,T细胞需要有识别肿瘤新抗原的能力。如果肿瘤抗原高表达使得T细胞能够识别,那么抗PD-1和CTLA-4单抗的疗效就好,这是一个在临床上普遍观察到的现象。非小细胞肺癌、肾癌、恶黑等肿瘤,因为TMB高,肿瘤新抗原含量也高,所以这些肿瘤接受PD-1或CTLA-4治疗的疗效较好。因此,我们可以通过TMB来筛选免疫优势人群。
b-F1RST研究介绍及其临床启示
张伟教授:FMI与罗氏旗下的基因泰克公司联合开发了一个外周血TMB检测方法。经过科学的验证性研究发现bTMB能够比较可靠的检测TMB,同时,研究者还在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患者中回顾性验证了bTMB的临床应用前景。b-F1RST研究是第一个前瞻性的评估bTMB预测Atezolizumab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研究。研究共入组152例患者,其中119例患者有足够的ctDNA可以用于生物标志物检测,采用bTMB≥16作为cut-off值,将患者分成高低两组,研究终点是ORR和PFS。在119例生物标志物可评估的患者中,bTMB高和低的患者分别是28例和9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ORR,发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ORR分别是28.6%和4.4%,P值为0.002。进一步分析PFS发现两组也有差异,高bTMB组疗效更具有优势,mPFS分别是4.6个月 vs 3.7个月,P值0.12。探索性研究,采用不同的bTMB cut-off值来分析PFS,当bTMB≥18或≥20时,PFS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OS结果,发现bTMB高的患者,OS更有优势,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尚未达到和13.1个月,P值0.48。总体而言,高bTMB组患者无论在PFS、OS还是ORR上,都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bTMB检测的优势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宋勇教授:理想中的最好的检测标本是组织学标本,但问题是在临床真实世界中,我们有时候拿不到肿瘤组织。这和靶向治疗非常相似,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采用ctDNA来预测靶向治疗的疗效和监测复发,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bTMB检测也是同理,希望通过外周血检测能够简单方便地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B-F1RST是第一个前瞻性验证bTMB预测价值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结合b-F1RST研究和既往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临床启示。今年8月份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的bTMB研究中,虽然是一个回顾性的研究结果,但它的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都是可圈可点的。与tTMB对比,bTMB检测TMB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阳性一致率(PPA)为64%,阴性一致率(NPA)为88%。在采用血浆检测靶向突变的研究中,组织和血浆的吻合度在70%左右,这是具有可比性的。研究的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了bTMB的疗效预测作用,先采用II期POLAR研究来做训练集,再采用III期OAK研究作为验证集,这两个研究结果前后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也是有道理的,足以窥见这个研究的临床指导价值、科学性和真实性。
未来III期BFAST研究会不会重复II期研究的结果,目前还无法预测。基于B-F1RST II期研究的结果和之前的一些回顾性分析结果,我相信III期BFAST研究可能会有一个阳性研究结果。总体而言,目前TMB的研究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些研究为阳性结果,有些为阴性,但我相信这就是临床研究的必经之路,不是所有临床研究都能取得全部的阳性。未来TMB会不会真正成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标志物,现在还无法定论,但TMB应该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bTMB检测的引入,使得TMB的检测变得简单、全程和动态,期待未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给我们更好的提示。
进一步优化TMB检测
韩宝惠教授:TMB作为一个新的预测指标,还在不断的完善中。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是从不成熟、不完善,逐步完善到达成专家共识,最终形成标准。TMB也是同样的,我们现在要客观看待tTMB和bTMB。肿瘤是复杂的,具有广泛的空间异质性,肿块穿刺不能解决异质性的问题;而bTMB可以避免这种异质性,这是一个综合指标,肿瘤组织释放到外周血,通过检测外周血中的突变数,这是一个综合的产物,稳定性优于穿刺。在这一点上,bTMB具有巨大优势。但目前bTMB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临床专家、转化医学的专家、生物信息分析专家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外周血TMB检测,评估如何筛选免疫治疗优势人群、预测免疫治疗疗效。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