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世界肺癌大会(WCLC)前夕,CSCO正在举行,值此期间提早解读临床研究对大家的临床实践和临床试验更有助益。陆舜、宋勇、周清、王永生、姚煜、邬麟,余新民教授汇聚一堂,为大家预热WCLC热点研究,并就相关热点问题深入讨论。
WCLC热点研究预热
首先陆舜教授进行致辞,宋勇教授介绍了关于少见突变MET和ROS1研究的进展。PROFILE 1001研究更新了MET 14阳性NSCLC患者数据,结果表明克唑替尼对这一队列显示出快速和持久的缓解;辉瑞公司新药Tepotinib II期研究数据显示其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Lorlatinib II 期研究显示其在ROS1阳性晚期NSCLC、无论是否使用过克唑替尼,临床治疗均可获益,且对脑转移活性很好;来自韩国真实世界的数据显示ROS1阳性NSCLC TKI治疗较化疗具有更优的PFS和OS获益;Phase II AcSé Trial研究还提示MET 突变人群的应答率与MET 扩增人群相当。
周清教授则主要分享了来自我国的一些研究。我国王燕教授团队治疗时间(Treatment Duration)概念的提出带来临床获益评价新标准,更合理地确定了克唑替尼在ALK阳性NSCLC中的疗效。日本回顾性分析显示,克唑替尼序贯后代ALK抑制剂,治疗时间可达53个月;我国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数据显示克唑替尼治疗晚期ALK阳性NSCLC中位PFS14.4个月,中位OS达53.4个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真实世界数据一线克唑替尼治疗的中位PFS 19. 67个月,纳入成都市医保后克唑替尼相比化疗更具成本效果优势。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逐渐趋向慢病化。
靶向治疗时代如何精准筛选可获益患者?
姚煜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除了EGFR,还有ALK,ROS1,c-MET14跳跃突变等驱动基因,有些突变比较常见,有一些则比较少见,如何在患者初诊时就能全面的发现这些驱动基因?目前在中国还是推荐做多基因检测,比如目前CFDA已经批准了一些NGS或是ARMS的平台,把三个或者六个基因同时检测,以最少的检测标本、最快的速度得到最全的结果。临床实践中除了一些可手术患者有手术标本,更多的是小标本,小标本检测希望以最少的标本量、更高、更快捷的获得数据。在PROFILE1001研究中也采用NGS检测到ROS1,或者MET 14跳跃突变。血液标本作为补充检测对临床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患者EGFR突变率约50%,ALK约5%~9%。2017年JCO杂志约9000例肺癌患者CMET14跳跃突变仅28例(3%),我国吴一龙教授团队的数据在1296例肺癌患者中CMET突变仅12例(0.9%),可见对于CMET突变存在人种差异,欧美人群和亚洲人群流行病学并不完全一样。当然,2017年JCO杂志中的数据早期患者比例较高(46%),中位检测到的年龄偏大(72岁),不吸烟的人群占到36%,均高于既往检测的EGFR突变或者KRAS突变的人群。对于c-MET,除了CMET14跳跃性突变以外,还有扩增、高表达,它们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CMET扩增有可能是原发性EGFR耐药的原因,它与CMET14跳跃突变是完全不同的驱动基因。另外, CMET阳性患者中女性比例较高(68%)。
对于CMET,目前可及的药品是克唑替尼,此外还有卡罗替尼、Tepotinib。CMET突变患者总体生存较ROS1阳性患者差,如果不治疗中位OS仅8.1个月,如果使用克唑替尼OS可以达到24个月,因此准确的筛选出这部分患者非常重要。
针对ROS1阳性的患者可以使用克唑替尼,劳拉替尼等。对于我国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ROS1阳性患者也可以选择培美曲塞+铂类的治疗,由于ROS1和AL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相似,培美曲塞+铂类对ROS1阳性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可以达到57%,中位PFS 7.5个月,疾控率89%。当然对于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克唑替尼仍是优先选择药物。
二次活检仍是难题,基因检测标本如何解决?
王永生教授:癌基因组建立后靶点越来越多,药物研发越来越快,靶点检测与药研发包括临床实践都已极大改变。但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无法获得组织标本的情况下,体液检测可以作为替代,当然体液检测的阳性率还不理想,所以对于血液标本的检测数据如何解读,需要临床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血检结果阳性可以参考,但如果结果阴性,要考虑到存在假阴性的可能。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技术来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ALK抑制剂层出不穷,真实世界如何排兵布阵延长患者总生存?
余新民教授: ALK阳性患者在临床并不少见。面对这些药物该如何选择?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克唑替尼很难透过血脑屏障,临床研究中克唑替尼PFS约为1年,但很多疾病进展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进展,而对于局限性进展的患者联合脑部放疗并继续使用克唑替尼仍然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后续再序贯Lorlatinib患者OS会很长。对于ALK阳性的患者,全程的管理可能为患者带来长期的生存。当然也不要忘记化疗、抗血管药物,ALK阳性患者对化疗比较敏感,联合抗血管药物包括我国自主研发的安罗替尼,同样可以使患者OS获益。
邬麟教授:今年关于ALK大家讨论得非常热,对于新的ALK抑制剂不仅是看PFS的数据,必须要站在全程管理的角度进行评价。新一代药物即使PFS有所延长也不一定要一线使用。如何全程管理,将ALK阳性肺癌变成一种慢性病,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把新的药物与一代药物,二代药物,三代药物排兵布阵也非常重要。
日本的研究数据显示,一线使用克唑替尼序贯二代治疗时间超过50个月,这意味着患者有可能获得5年的生存。中国的回顾性研究也显示,PFS约11个月。而真实世界的数据PFS、治疗的时长都明显超过临床试验数据。脑转移是克唑替尼的软肋,但通过联合各种有效的综合治疗,将一代ALK的疗效发挥到极致,再序贯二代,OS可以远超目前的数据。新药用在前线有一定的好处,但程度有限,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而且如果新药出现耐药后续如何治疗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总结
最后宋勇教授进行总结: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特别是少见突变的患者,如何精准筛选、精准治疗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问题。WCLC上将更为详尽的为大家展示这些研究信息并通过临床研究影响临床实践。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