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拒绝996!《柳叶刀》子刊:加更多班,得更多病

临床研究

2022-01-10      

1638 0

作者 | 徐可莹 李晨阳


不知从何时起,“加班”逐渐成为职场人心照不宣的一种日常。在北上广打拼一年,谁要是还没邂逅过几次凌晨四点的城市,都不好意思开口聊事业。

 

然而,最新科学研究发现:你每况愈下的身体健康,和你每日俱增的工作时长,脱不了干系。

 

近日,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柳叶刀—区域健康(欧洲)》)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工作时长≧55小时的打工人,在65岁退休前感染心血管疾病甚至因此死亡的风险程度更高,患上糖尿病以及肌肉骨骼系统受损或患病的风险也更大。

 

 

加更多的班,得更多的病


来自芬兰职业健康研究所(FIOH)的Jenni Ervasti带领团队完成了这项庞杂的研究。

 

在研究正式展开之前,Jenni等人通过在PubMed中搜索关键词,整理出了截止2021年6月所有关于过度工作与健康之间关联的研究。


他们发现,以往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局限,比如疾病涵盖范围过窄(主要是心脏代谢疾病和抑郁症)、没有限制随访时间等。

 

为了更全面地分析过度工作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在证据上弥补这些不足。

 

于是,他们将疾病涵盖范围扩大至46种常见的身心健康状况和4种不同原因的死亡,以获得长时间工作与综合身心健康状况的关联结果。同时将监测疾病和死亡的随访时间限制在被访人群的65岁(常见的法定退休年龄)。

 

接下来便进入正题了。研究团队选择在欧洲4个国家进行多队列研究。


首先选择来自芬兰的两个前瞻性队列作为主要分析队列,其中包含了研究所需的50个疾病和死亡终点的数据;而后选择了来自瑞典、丹麦和英国的多个队列作为复制分析队列。


所有参与者与国家健康登记处的电子健康记录相关联,随访结束时间在2009年至2020年之间,具体时间取决于研究队列。

 

▲ 初步分析样本选择流程

 

在工时划分上,研究者将每周工作时长划分成“<35小时”、“35-40小时”、“41-48小时”、“49-54小时”及“≧55小时”五档。


其中,“<35小时”包含兼职工作者,“48小时”是一道分水岭。因为欧盟工作时间指令(2003/88/EC)保证了员工将每周工作时长限制在48小时内的权利,这意味超过48小时就算工作过度了。而“≧55小时”则被定义为“长时间工作”。

 

来看看欧洲4国的打工族们表现如何。

 

初步分析下,59599名参与者中有2747人(占总数的4.6%)被界定为长时间工作。这种长时间工作模式在男性参与者中的比例为9.6%,远高于在女性中的占比(2.9%),且在较低社会经济群体中更为普遍。


总体上,长时间工作人群出现疾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3.8年,出现死亡的时间为15.3年。

 

一病病所有


那么,这群每周工作≧55小时的欧洲人,他们的健康状况到底怎样呢?

 

研究者在校正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不同队列因素后发现,在50种常见的身心疾病中,有14种疾病(28%)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风险与长时间工作相关,其中相关性较高的有6种(12%),如糖尿病、细菌感染、心血管死亡、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工作与全因死亡无关。

 

▲ 主要分析中标准时间工作和长时间工作参与者的死亡率对比


此外,通过检查相关疾病发生的时间顺序,研究者还发现,这些疾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例如糖尿病,既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与细菌感染双向影响,也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受伤(跌倒)之间存在相关性。


▲ 长时间工作的参与者高风险疾病之间的相互关联


换句话说,长时间工作很有可能让你“一病病所有”。

 

长时间工作≈996福报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舒一口气,觉得那些每周“爆肝”工作55个小时以上的人中,一定不包括自己。


那么,我们来算一笔账。

 

如果按平均时长来算,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上班族,除去日常睡觉、吃饭、通勤的时间,每周工作55个小时,就意味着在周日不加班的情况下,周一至周六每天工作9-12个小时。简单点说,就是996。


对,就是你,福报人!

 

话虽如此,我们倒也不必过度惊慌。

 

根据这项研究结果,我们能够得出,在欧洲国家中,长时间工作与糖尿病、细菌感染、心血管死亡等不良健康结果之间具有相关性,但总体来说相对温和,且与全因死亡无关。

 

正如研究者在论文结尾指出的那样,为了获得更加平衡的观点,未来的研究还需检验长时间工作和健康益处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工作晋升、工作保障的改善之间的关系,这两者都是重要的健康资源。


此外,还需进一步分析不同原因下的长时间工作,是否会导致不同的负面健康结果。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要说完全不加班,似乎也不太现实。


可是,要不要拿“超长待机”作砝码、不惜舍弃身心健康去赌一份事业,就是每个打工人自己的选择了。在这里还是要奉劝各位读者爱惜身体,避免长时间工作。


毕竟,你赚的钱最后不一定是你的,但你争取的健康最终一定属于你。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776221001897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科学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从百诚医药上市谈景气初显的仿制..
  • 【云学术·结直肠癌主题课程】胃..
  • 健康码全国统一势在必行..
  • 近30年来,全球卒中到底经历了什..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