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学科普

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高?颠覆你的认知!

医学科普

2022-06-07      

1489 0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只要你活得够久,癌症一定会找上你”。高龄,确实是癌症的一个风险因素。根据我国2018年癌症登记年报中的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癌症的“主力军”,80岁达到癌症发病率的最高峰。那么80岁以上呢,癌症发病率是继续升高,还是知难而退?不同年龄段,患癌几率到底如何呢?是风险越来越高吗?并不是!

60岁一道坎,癌症高发!

癌症,本质上就是基因突变,随着年岁渐长,身体机能衰退,人体内的正常更替出现差错可能会导致细胞发生突变。而这“坏细胞”极易演变成癌,从而威胁到生命安全。

60岁之后,身体出问题的概率显著增加。从下面中国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癌症发病率图可看出,无论男女,60岁左右患癌人数达到顶点。

中国不同年龄群体的癌症发病率

75岁之前累积患癌风险为21.4%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18年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全球癌症报告》,提供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36种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报告指出,除去其他客观因素与竞争性死亡原因,75岁之前累积患癌风险为21.4%。

按照不同的国家细分,据估计,75岁前发生癌症概率最高的为澳大利亚,约41.9%,美国约33.3%,排名第五。亚洲,韩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累积风险是30%,排名第21,日本以24.6%的风险排名第46,中国人的整体风险是20.6%。

也就是说,约5个中国人里面,会有1个在75岁之前被诊断癌症。

80岁,闯过了癌症禁区?很多人是!

其实癌症发病率并不是一直增加,到了80岁顶峰值之后,就开始掉头向下。 不仅中国如此,其它国家看起来也是这样。比如,美国的曲线图,也是增加到80岁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

美国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癌症发病率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癌症这“坏东西”,成癌也只能趁早!癌细胞的发展,也是有天花板的,不趁着年轻积累突变,到了一定年龄,这辈子也无法积蓄足够的癌细胞长成恶性肿瘤。对细胞来说,是件悲伤的事;但对人来说,确实是可喜可贺的。

从原理上看,高龄患癌的老年人,某些生物学特性并不像青年人的细胞繁殖代谢那么旺盛,他的肿瘤发生和发展其实相对缓慢。

Cell:长寿的秘密,在你的饮食中!

对于中老年人,不管现在是不是患癌,一些致癌的风险因素得戒了,比如戒烟戒酒、不要熬夜,另外要注意筛查、合理运动。

除此之外,饮食也是长寿的秘密之一。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曾说过:“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让你的药物成为食物”。科学研究表明,改变食物消费水平、类型及进食时间可能是改善健康、延长寿命最行之有效且最具安全性的干预措施。

近期,权威期刊《Cell》最新综述,发表了Valter Longo团队对于长寿饮食的研究,回顾了过往数百项饮食相关研究,提炼出了长寿饮食方案应有的五大特点:

中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

虽然许多健康人士谈碳水而色变,但它是长寿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对碳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020年一项研究发现,年轻人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达42%时,死亡风险最低;而老年人的碳水占比在67%时死亡风险最低。当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2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50%以上。

尽量减少摄入蛋白质

在保证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可有效抑制促衰的生长激素受体、IGF-1、胰岛素活性和TOR-S6K信号,延缓衰老。但在65岁以上的群体中,低蛋白饮食不仅不抗衰,甚至会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的体重减轻和虚弱。

植物类来源的健康脂肪占总能量的30%

植物类来源的健康脂肪占总能量的30%,如橄榄油、坚果等。

避免营养不良

长寿饮食设计需避免营养不良,尤其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才有助于防止因骨骼或肌肉质量减少导致的虚弱和疾病。

饮食间隔时间也很重要

除了吃什么,什么时候吃也非常重要。理想情况下,长寿饮食方案中每天的禁食期应该在12-13小时之间。目前比较流行的禁食方法是每天禁食14-16小时,但难以长期坚持,并且不吃早餐的长时间禁食还会提高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甚至会提高死亡风险。此外,还推荐每3-4个月可进行一次为期5天的禁食或模拟禁食饮食,这有助于改善高热量饮食带来的胰岛素抵抗,还可以降低IGF-1、血压、总胆固醇和炎症。


当然,哪怕长寿饮食有其共性,也不能一套饮食走天下。综述中也点明长寿饮食的复杂性,食物成分、卡路里摄入量、禁食期的长度和频率、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遗传因素都会影响饮食的延寿效果。以上长寿饮食的共性仅供参考,如果是肿瘤患者,还是需要在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才能助力延寿。

参考文献

[1]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15.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2020

[2]LongoVD,Anderson RM. Nutrition, longevity and disease: From molecular mechanisms to interventions. Cell. 2022;185(9):1455-1470.

本文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美中嘉和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恢复户外运动后,如何循序渐进、..
  • 人到中年,鼻毛突然变白,这是病..
  • 为何大街小巷的药店越来越多?药..
  • 有糖尿病,每年该查BNP和肌钙蛋..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