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国际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旨在收集有关危重患者插管相关不良事件的数据。
危重患者的气管插管是最常见和高风险的临床诊疗操作之一(Russotto等人,2019)。到目前为止,关于插管相关不良事件的信息仅限于来自单中心或回顾性研究的数据。
2018年,研究团队启动了气管插管(INTUBE)研究,这是一项大型国际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旨在收集有关危重患者插管相关不良事件的数据。
在INTUBE研究中,纳入了接受院内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每个研究站点收集了在ICU,急诊室和病房进行的气管插管危重患者的一系列数据。研究排除了接受全身麻醉的气管插管患者,在心肺复苏期间插管患者和院外插管的患者。来自五大洲29个国家的197个中心加入了INTUBE研究项目,这是第一项不仅提供来自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数据,还提供来自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的数据的研究。最终共招募了2964名患者。患者气管插管的主要原因中,呼吸衰竭占52.3%,其次是神经损伤(30.5%)和心血管循环不稳定(9.4%)。
该研究的主要评价结果指标包括:心血管循环不稳定,严重低氧血症和心脏骤停。次要结果指标包括:胃内容物误吸发生率、插管困难、气道损伤和ICU死亡率。
研究主要发现
在纳入研究的患者中,至少45.2%的患者经历过一次主要的插管相关不良事件。主要发生的不良事件是心血管循环不稳定,有42.6%的患者发生。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心脏骤停的患者分别在9.3%和3.1%。大约有80%的患者是一次插管成功,16%的患者需要第二次尝试气管插管,而4%的患者需要两次以上的尝试。
首次插管失败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经历重大不良事件的患者在根据潜在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调整后,ICU(调整后的OR 1.52,95%CI 1.26 – 1.83)和28天死亡率(调整后的OR 1.44,95% CI 1.19 – 1.74)的风险更高。
从气管插管的流程描述中可以看出一些重要信息。预充氧的方法优先使用的是储氧袋面罩,约60%的患者使用;而仅有12%的患者应用无创通气,约2%的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大约5%的患者使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检测到预期的困难气道时,有17%的患者首选应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另一个引人注意的观察结果是使用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作为选择性方法,以确认插管成功的患者只占25.6%。
在接受过食管插管的70%患者中,未使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虽然该研究无法检测到二氧化碳波形图使用不足与患者相关结局之间的直接关联,但这一观察结果令人担忧。事实上,这是在英国国家审计项目4发布10年后发布的,该项目报告了大多数严重的气道不良事件如何与二氧化碳波形图的未充分使用或误解有关(Cook et al. 2011)。
INTUBE研究强调了最近研究的干预措施(例如,用于预充氧的无创通气,呼吸暂停氧合,视频喉镜检查)在日常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不佳。
研究结论
INTUBE研究强调了与危重患者插管相关的大量不良事件。心血管循环不稳定是主要发生的不良事件,指导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以优化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管理的方案,使危重病人的气管插管成为更安全的抢救操作果。
(杨磊 翻译整理)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