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Eshare医械汇
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
据港交所5月31日披露,高视医疗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值得关注的是,去年11月28日该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过一次上市申请,后已失效。
资料显示,高视医疗是中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的第三大公司,占据6.7%的市场份额。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为中国超过4000家最终客户提供一站式眼科医疗器械解决方案。
近一两年,医疗器械类企业上市步伐显著加快,其中不乏眼科企业。在这个“专而精”领域,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入局,同时资本也嗅到了风向。
01 市场“吸金值”爆表 资本正在狂奔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开始我国眼科赛道发生多起投融资事件,总吸金额超80亿人民币。从整体情况来看,眼科服务领域仅占10%,剩下的90%集中在眼科医械领域。
数据显示,中国眼科企业注册量从2011年的1066家增至到2020年的10300余家,十年时间增长近10倍。企业数量暴增的同时,资本也在疯狂加注,近几年红杉中国、高瓴创投、百度风投、基石资本、淡马锡、睿景私募、盈科资本等众多机构均参与眼科领域的投资。
眼科服务是眼科赛道最先兴起的细分领域,目前已经诞生爱尔眼科等多家龙头公司。眼科器械领域尚未被充分挖掘,具有诞生龙头企业的潜力,对于资本而言,其投资价值更大。
资本是市场的风向标,政府政策的出台则为资本指明了投资方向。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指出,建立完善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强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眼科设置与建设,补齐眼科及其支撑学科短板等。后续,医疗机构将加大对眼科器械的重视和采购,而眼科器械市场也将迎来发展热潮。
02 眼科“黄金赛道” 入门容易精通难
从全球角度看,诺华(爱尔康)、依视路、强生(眼力健)三家龙头企业占据眼科医疗器械行业62.7%的市场份额,国外寡头垄断明显。
眼科医疗器械为全球医疗器械第五大子领域,仅次于IVD、心血管、诊断成像设备、骨科。有行业人士表示,该领域属于典型的“入门容易,精通难”。巨大的技术鸿沟让国产眼科企业一直难有起色,我国眼科医疗器械还有一段较长的发展期,目前国内代表企业主要包括爱博医疗、欧普康视、新眼光和目乐医疗等。
· 爱博医疗
专注于眼科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目前公司主要产品覆盖手术和视光两大领域,主要针对白内障和屈光不正这两大类造成致育 和视力障碍的主要眼科疾病,核心产品为人工晶状体和角膜塑形镜。
· 欧普康视
国内角膜塑形镜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专注眼视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眼视光服务,目前主要业务为非手术视力矫正。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 硬性角膜接触镜类镜片及镜片护理产品,角膜塑形镜为主营产品中的核心。
· 新眼光
主要产品为眼健康大数据平台(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便携式眼 底照相机、眼底照相机数字化系统、便携式数码裂隙灯、裂隙灯数码影像系统 、超声乳化仪、眼科阅片平台远程会诊系统、近弱视防控仪、手术显微镜高清 录像系统、手术显微镜3D录像系统、I-Station无线高清手术影像工作站等 数字化产品。
· 目乐医疗
目乐医疗是一家集眼科大数据云存储会诊服务、医疗信息化集成系统、眼科数字化 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为用户提供合理优质视 觉健康解决方案。公司以经销商代理为主营模式,为各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公 司提供自主研发的眼科医疗软件和器械等眼科数字化产品来实现收入。
03 高精尖器械领域 国产企业痛点显著
尽管中国眼科医疗器械行业入场者众多,竞争激烈,但行业集中度分散,在全球眼科市场份额中占比很低,未来国产企业还需要全方位深耕。
眼科器械领域存在技术上的缺口,中高端医疗器械由于技术壁垒较高,长期为进口产品垄断。未来国产企业只有加大创新研发,突破技术壁垒,才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现阶段,国内对国产眼科的品牌认可度不高,在市场教育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大量国产品牌获批进院,将加大市场宣传及推广,进一步提高市场认可度。
目前眼科器械已成为年复合增长率达22.7%的眼科产业链中增速最快的板块,随着国产创新性眼科医疗产品的持续输出,市场发展会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由2016 年的人民币7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人民币1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3%。未来居民消费升级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眼科领域需求将更为旺盛,资本力量的介入会加速推动眼科医疗器械的发展,未来眼科器械领域还有诞生龙头企业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