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病,有报道显示我国成年人发病率高达16%。
然而,并没有得到大多数患者的足够重视,错误的认为“便秘”不是病,也不在意自己为什么会发生便秘,发作时就随意应用各种助泻药解决,但一段时间后常常还是便秘“如故”。
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便秘是如何发生?如何才能解决这一困扰?
功能性便秘,往往是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应用的成效,目前肠道微生态治疗便秘的应用已经达成共识。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肠菌移植。
半年3次肠道菌群移植(粪菌移植/FMT):症状好转
2008年无明显诱因便秘,3-4天一次,无腹痛腹胀未予重视。
2015.08患者突发腹痛,伴呕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诊断“肠梗阻”。当时医院采取保守治疗,口服乳果糖,羟基淀粉钠,金双岐。经治疗后,患者排气较多,但是排气费力,偶有稀便,便前腹痛,偶有腹部包块,排便后消失。
2016.08 “顽固性便秘”收住入院。
辅助检查:肠道CT重建显示肠壁未见明显增厚,右半结肠内积气扩张,左半结肠充气不佳,狭窄征象。
对该患者采取经中消化道肠道菌群移植(粪菌移植/FMT)。
注:肠道菌群移植(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移植入病患肠道中,重建肠道微生态,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输入途径:上消化道——口腔粪菌胶囊;中消化道——鼻空肠管、经口TET管、胃镜;下消化道——灌肠、结肠镜、经肛TET管。
患者半年内接受3次粪菌移植治疗,患者排便困难的状况逐渐好转。
目前,已有近50篇文献显示,6成患有严重慢性便秘的病人,经过粪菌移植治疗后获得改善。
排便困难和菌群之间的关系
排便困难,主要是指患者存在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尽感,肛门阻塞感,甚至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的一种症状。
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可能并不会减少,粪便形状也可以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于排便困难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因此它存在于多种疾病,主要集中于功能性肠病(功能性便秘)和慢传输性便秘。
特别是慢传输性便秘,早在1992年和1993年Brondy教授做过用粪水和细菌营养液的混合物对患者进行灌肠治疗。后续也有很多研究在慢传输性患者的身上进行。
一项入组60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移植(粪菌移植/FMT)12周的疗效观察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得差异。
但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带有排便困难的病人其诊断模糊不清,症状存在大量的重叠。
在经过试验和文献检索后发现,肠道菌群的丰度与粪便性状相关。粪便越细,菌群丰度越低。
同时,肠道菌群和肠道动力的相关性也有文献提及,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和正常人之间存在差异。
除此之外,粪便菌群结构与结肠传输相关,如乳酸球菌可加快结肠传输。也有最新动物研究将便秘患者的粪菌移植给无菌鼠,试验鼠出现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含水量减少,结肠传输减慢,结肠平滑肌收缩减弱。
最后,对于以排便困难作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是否适合肠道菌群移植(粪菌移植/FMT)治疗,或可用粪便形态进行初步的筛选。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