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来源 : 拍帮主 ,作者拍老师
共存的本质是绝大部分人感染。
这个过程其实是很颠簸的,尤其是一开始。逐渐会扩散到全民,并且很多重复感染。
在疫苗的人工免疫和反复感染的自然免疫下,形成相当程度对重症的免疫力(而非对感染的免疫),从而达成弱化后果。
而共存最终要成功,则需要否认疫情。
除身中疫易,除心中疫难。
看淡。
只有否认疫情的存在,才能恢复安全感,也才能最大程度减轻对后果的道德负担,才能恢复「常态」。
首先要知道一点,感染往往都是以一家人为单位发生的,
有时候你做得极致的谨慎,但伴侣感染了,你也就受牵连,
或者,孩子从学校带回病毒,然后一家人感染。
所以,谨慎而行,但也只能适可而止。
我总共接种了6针疫苗——3针国产灭活,3针辉瑞和莫德纳的mRNA疫苗。
不要夸大疫苗的副作用,不要诋毁疫苗的效果。
香港今年奥秘克戎时期的真实世界数据,三针灭活防重症的效果与mRNA疫苗在同一个水平(此前已经反复科普)。
只是,不管哪种疫苗,能维持多久的效果依然不明确,
所以如果相距太久(>6-12月),应该补加强针。
灭活疫苗是成熟路线,以前也长期用于其他疾病预防,夸大副作用是毫无道理的。
对于新型疫苗例如吸入式,还没看到最够多的数据,我持开放乐观态度,愿意尝试,也希望多积累经验。
老年人应该优先接种。就算有老年人不出门,帮他买菜做饭的人总要出门吧?
但实践中,由于不强制接种,不管是家属还是基层执行人员都恐惧高龄老人所谓「出事」而采取避事心态,甚至有人对已经走到面前的老年人进行「劝返」。这是后患无穷的。
黑龙江省发布的这个指引写得挺好,供参考。不要私自扩大禁忌:
这里照抄一下网络上的:
说实话很难给到一个普适性的建议。
可能以后再谈。
但是不要再以肺炎为中心看待这个疾病,因为它即便还是经常会感染到肺部,但是大部分人表现不以肺炎为主。
在共存区,大致就是,发热、咳嗽、疲惫、头痛、腹泻等等典型症状下,基本上一律让你在家吃药扛。
你可以去急诊排队等着,高峰期等待时间非常夸张,可以从第一天的下午等到第二天的早上。
但个人建议,买个氧饱和度计,手表在单点测定的时候不是太准(此处又有带货链接)。
虽然在注射疫苗的情况下重症已经很少了,但是,我还是见过几个年轻人的重症,需要气管插管,用激素+瑞德西韦的(是的,瑞德西韦目前还用于重症)。
不管是什么东西的感染,自我监测症状包括氧饱和度,肯定是理性的。
虽然正常值是95%或者以上,但不要把线划那么高,因为有测量误差。所以我们一般以自测长时间持续低于92%为线,为急诊就医的警示。
此外就是上表所列的严重症状:呼吸困难、气短、语言行动障碍、神志不清、胸痛等,在共存区也要求急诊就医。
对于儿童,常不能表达自己,但是如果出现手脚冰凉、面色晦暗、反应差等,都是需要警惕,最好就医。
而真正麻烦的其实是其他病,你不一定感染了,然而因为其他疾病你需要医疗的时候,因为全社会医疗的紧绷,或者就医方式的调整,或者干脆医院都关了,导致看病困难。
在共存区有一段时间就是这样,家庭医生不面见病人,即便要远程,预约也非常难,有些人因此而殒命。所以才有了上述关于在线平台的建议。
另外,也建议利用好自己周遭的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有些小问题不要去大医院挤了。
6、家里需要买制氧仪或者呼吸机吗?
我双十一买的那个呼吸机,是睡眠呼吸机,给我岳父解决打鼾问题的。与此无关。
对于疫情,我个人认为如果平时没有该类需要的人,准备制氧仪、呼吸机的必要性和作用存疑。因为一旦真的需要,那都是重症。家用设备能为此争取多少时间,真的很难说。
但看到日本有些人的情况,又感觉极端情况也难讲。
这东西毕竟挺贵,如果不是存在慢阻肺等疾病,平时也无用。不推荐个人盲目购买。
7、什么是长新冠Long COVID?值得害怕吗?
(拍老师的画外音:这部分咱公众号就大把的内容,不用重复Lexnius的东西了,下面走几个小作文儿就ok)
案例2,23岁白人女性,教师,小时候换过病后来做了手术好了,因为备孕又看病咨询。她在两个月前新冠阳性,她说,好了以后,一直非常容易困,不上班的时候她要一口气睡14个小时才醒,以前都是正常早起。
案例3,31岁男性,中东裔,非常强壮,身高接近2米,体重有点超重,每周在健身房锻炼5天。他以前做过手术,之后每1-1.5年要在医院做一次心肺运动试验,就是那种蹬自行车,人工加负荷,然后测定呼出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来计算心肺功能的专业测试。他在四个月前感染新冠以后好了,感染期间核心症状只有两天,发烧咳嗽,5天左右就彻底好了,没有去医院。但是,他在此前历次的最大氧耗量,都是预测值的70-73%的水平,而感染新冠后的那一次测试,同样是精疲力竭,只达到了58%。有医生人为是长新冠所致,但很难讲。
总之,在绝大部分人都感染至少一次的情况下,你很难因为前后发生,就给后面发生的不舒服的情况定为长新冠,这个很难坐实诊断。
但有一点,就是长新冠是后遗症,但大多不是有些人认为的终身后遗症,而只是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要注意,儿童如果因为新冠,发展为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少见),不仅临床表现像川崎病,甚至也可以出现川崎病特有的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的病变,这属于终身后遗症。很诡异。
8、还能出门吗?
如果不能正常生活,那还不如以前。对吧。
我当时租了个比较贵的公寓,带健身房、泳池、游戏房,遛狗有专门的楼层。结果到达的时候,很多设施都因为疫情而处于关闭状态。
后来开放了以后,很多人还是不敢去健身房,我就找晚上很晚的时间去,带一瓶消毒液,一般就两三个人,相互可以隔开20米的距离。
当时旅游、出差,也没有耽误,东西海岸来回,还跨国,但以上的个人防护措施,始终也没有松懈。
一般不下馆子,要的话一律打包带回去吃。大部分跟华人一起玩,他们也很谨慎,喜欢在家吃。
就跟老外聚餐过几回,都是解除封锁之后的几个月,社会才逐渐恢复的烟火气。
确实是心态慢慢转变后,才会慢慢恢复。
也不用太紧张。
新冠其实是,极低个人风险,高社会风险,特殊人群高风险。”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