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1
个人防护用品(PPE)可以降低医护人员接触传染病患者后的感染风险,包含医用防护服、隔离衣、手套、医用口罩、帽子等装备,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措施之一。然而,使用PPE保护佩戴者免受危险的基础是选择合适的PPE和PPE穿脱能力培训。研究表明,90%的医护人员PPE脱摘方法不正确,以及未能选择合适的PPE。因此,对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正确的PPE操作培训,帮助其掌握正确的穿脱程序,是保障医护人员临床工作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帮助医护人员了解穿脱PPE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促使医护人员正确使用PPE,减少感染风险,更好保护自身安全。
一.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20年12月—2021年4月招募69名医护人员进行PPE穿脱培训,纳入标准为从事临床工作至少满1年,排除标准为怀孕女性和患有呼吸道疾病者。所有参与者在此次培训前均未接受过正式PPE穿脱培训,且均知晓试验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
1.2研究方法
培训时由培训老师讲解PPE的穿戴与脱摘要点,并现场演示PPE穿脱流程。培训后培训对象有1h可实践操作练习,练习过程安排培训老师指导。分别在培训前、培训后当日、培训后半个月及培训后一个月采用紫外线-荧光标记法考核PPE脱摘效果,所有参与者在此期间均在院正常从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救治工作,在工作中穿戴与培训相同种类及数量的PPE。采用紫外线-荧光标记法将荧光粉剂与3M手消毒剂混匀后由工作人员在PPE表面固定位置(双手手套、胸部、腹部和双膝关节部位,每处涂抹面积为2.5cm×2.5cm)均匀涂抹。涂抹完毕后待干10min,期间完成下蹲、说话、摇头等动作。脱摘完毕后,关闭室内灯光,由工作人员手持紫外线手电筒检查参与者全身裸露皮肤及分体服表面荧光污染点数量(若规范脱摘,分体服及裸露皮肤不应有荧光残留)。荧光污染点面积>1cm2视为一个污染点。记录荧光污染部位及污染点数,计算脱摘PPE后污染率。每位参与者单独考核,考核完毕后间隔5min考核下一位,工作人员在此期间整理相应物品并归位。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多组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两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2.1基本特征
来自8所三级医院共69名医护人员参与研究,其中男性14名(20.29%),女性55名(79.71%);医生16名(23.19%),分别来自呼吸内科(7名,10.14%)、重症医学科(5名,7.25%)、儿科(2名,2.90%)、急诊(1名,1.45%)、外科(1名,1.45%),护士53名(76.81%);初级职称41名(59.42%),中级职称24名(34.78%),高级职称4名(5.80%)。
2.2荧光污染点数量
与培训前相比,所有参与者在培训后当日、培训后半个月及培训后一个月脱摘PPE后的荧光污染总点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犣值分别为5.306、5.813、6.641,均P<0.001)。其中,除高级职称医护人员外,不同职业类别及不同职称医护人员荧光污染点数均较培训前下降,其中女性、护士、初级与中级职称医护人员在培训后污染率较培训前明显下降(均P<0.05)。另外,与培训后当日相比,所有参与者在培训后半个月与一个月进行PPE脱摘考核荧光污染点数均减少(均P<0.05)。见表1。
2.3污染部位分布情况
在培训前、培训后当日、培训后半个月及培训后一个月的PPE脱摘考核中,鞋面污染占比最多,分别为59.42%(41名)、78%(24名)、37.68%(26名),以及14.49%(10名),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当日、培训后半个月与培训后一个月的鞋面污染率均降低(χ2值分别为10.240、6.323、25.714,均P<0.05)。培训前后医务人员污染部分分布见图1。
三 讨 论
医护人员在脱摘PPE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本研究中,从荧光污染数量来看,医护人员在培训后不同时间段(培训后当日、培训后半个月及培训后一个月)脱摘PPE后的残留荧光污染点数均较培训前减少,并且随着培训后时间延长,污染点数进一步下降。另外,不同类别医护人员(除高级职称外)经培训后荧光污染点数下降;以荧光污染率来看,培训后当日、培训后半个月与培训后一个月污染率也均较培训前降低。其中女性、护士、初级与中级职称医护人员在培训后污染率较培训前明显下降。综合二者来看,实操培训可以降低医护人员脱摘PPE后的污染率及污染数量。医护人员在参与COVID-19患者救治工作中需要经常性的穿脱PPE,培训后的大量穿脱练习可能是荧光污染点数下降的原因之一,并随着时间推移,医护人员穿脱PPE更加规范和熟练,脱摘后污染进一步减少,但未观察到高级职称医护人员培训后污染点数及污染率下降,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Tomas等报道了类似的研究结果,研究通过穿脱练习、视频演示及荧光污染模拟干预,发现培训后医护人员脱摘PPE污染率较培训前显著降低,并且在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PPE脱摘后污染率持续降低。Kang等也指出鞋子在PPE脱摘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表明工作鞋可能会成为病原体传播到医院环境的潜在污染源。基于目前研究,在穿脱PPE尤其是脱摘PPE时应注意:在脱鞋套时,手应避免触碰鞋套底部;在取下N95口罩时,头部及身体应前倾,在取下瞬间医务人员应闭眼和屏气,防止口罩外层污染物飞溅至呼吸道或睑结膜;在脱摘隔离衣时,应注意不要触碰隔离衣外层及身体腹侧面,由内向外折叠并卷曲隔离衣,末端剩余部分(约20cm)不卷,避免因抖动产生气溶胶;在脱摘PPE的全过程中,动作应精细、轻柔,双腿尽量分开,每脱摘一件防护用品后严格执行手卫生。
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
第一,本研究采用的是随机抽样,没有经过明确的样本量计算,可能存在样本量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更大样本量中进行模拟研究;
第二,荧光标记法虽然常用于PPE污染的模拟以及医院环境清洁研究,但可能无法完全模拟病原体的传播,后续可以考虑采用非致病病毒,如MS2噬菌体替代荧光进行标记。
第三,本研究仅在正常环境中进行PPE的穿脱,没有模拟在病房下的真实环境,也未研究PPE在临床工作中有效性的持续时间。PPE可以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时免受病原体污染,但医护人员在脱摘PPE期间发生污染,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并面临感染风险。
本组研究发现,实操培训是一种稳定、有效的干预方式,在培训后均可以降低医护人员脱摘PPE后的荧光残留点数和荧光污染率,改善PPE脱摘时的污染情况,更好保护医护人员自身安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END
来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年9月第21卷第9期
作者:张仁卿,段晓菲,王燕,蔡爽(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医院感染管理部,四川成都 610066)
图片 | 创客贴、135编辑器
排版 | WKL
百度浏览 来源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年9月第21卷第9期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