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
这种别名为“大角星(Arcturus)”的奥密克戎亚种XBB.1.16已经被世卫组织指定为“监测中的变种”。目前,从印度到新加坡、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29个国家和地区,XBB.1.16感染病例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此外,中疾控也已在我国本土监测到这一变种病毒。日本和捷克的研究人员称,XBB.1.16的传播效率比XBB.1和 XBB.1.5毒株高约1.17至1.27倍,并表明它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XBB.1.16毒株“生长优势”更强
症状新增结膜炎
世卫组织称,今年1月首次在样本中发现了“大角星”,目前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据悉,“大角星”是奥密克戎变种的亚型。奥密克戎于2019年末出现,迅速取代德尔塔成为当时全球各地传播的主要变种。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下旬,“大角星”毒株占全球新冠病例的0.21%。一个月后,这一比例迅速上升到3.96%。
另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数据,在截至4月15日的一周里,美国新冠感染病例中有7.2%是由“大角星”引起的,而前一周这一比例仅为3.9%。在包括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新墨西哥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在内的美国中南部地区,XBB.1.16致病率已经占到21.3%。
新冠核酸阳性率回升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对比4月1日中疾控通报数据,3月30日至4月6日,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50例。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6日降至2119;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6日为1.4%。虽然比起阳性检测率高峰(2022年12月25日阳性检测率为29.2%)时期大幅度降低,但此前一个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一直维持在1%以下,在4月6日超过1%,回到了2月初(2月6日为1.5%)的水平。核酸阳性检测率回升,是否意味着新冠疫情会卷土重来?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目前我国新冠疫情仍然处于相对低水平,在低水平基础上的波动无法说明其属于“卷土重来”。据健康时报4月14日消息,“随着人群抗体水平的衰退,疫情数据发生波动是非常正常的,这就像是潮涨潮落再潮起,但不太可能再次出现大规模暴发的情况。”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魏晟教授介绍,“因为在大约4个多月前,大多数人已经感染过了新冠病毒,所以整体上,我国人群的相应抗体还维持在相对高的水平。此外,每个人的抗体衰退时间也不同,再加上存在一定范围内的隐性感染,因此目前人群并不是普遍易感。从长远来看,疫情会有反复,但再次大暴发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