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权威研究证明:睡得越早,死得越早!到底几点睡、说多久对身体最好?这次终于有答案了

临床研究

2024-02-22      

1433 0

问一下大家,你每天都是几点睡的?


众所周知,熬夜危害大,除了脱发,变丑,还会给身体带来各种健康问题。


所以,大家都提倡早睡,觉得睡得越早,身体越好。


然而,一项关于“早睡”的权威研究,却彻底颠覆了这个说法。


权威研究:

睡得越早,居然死得越早!


初看这一结论,是不是觉得很离谱?


然而,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2021年4月,权威期刊杂志《Sleep Medicine(睡眠医学)》曾刊登了一份对全球21个国家、112198名参与者,随访时间长达9.2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关研究截图 来源:《睡眠医学》


研究者根据参与者作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成三组:


“早睡组”:晚上6点到10点睡觉
“正常组”:晚上10点至12点睡觉

“晚睡组”:晚上12点以后才睡觉


结果发现,与睡眠时间正常者(晚上10点至12点)相比,早睡和晚睡者都有较高的死亡或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早睡者风险增加了29%,晚睡者风险增加了11%。


也就是说,早睡比晚睡的危害可能会更大!


万万没想到,从小到大都被告知的“早睡早起身体好”,居然是个伪命题?


以前铺天盖地地文章都在讲熬夜的危害,所以大家都是提心吊胆地熬,这下,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熬了?!


图源:壹图网


不过,夜猫党先别高兴得太早,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这只是一个流行病学研究。这类研究只能表明观察到某种相关性的现象,并不能证明相关事件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其次,这个研究涉及了21个国家,包括发达的北美及欧洲国家,以及非洲的一些不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中,早睡和晚睡的人较少,只有28.5%和17.3%;非洲国家则绝大部分人都在早睡组,占92.6%。



非洲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医疗资源,自然是没有发达国家好的,身体状况和寿命长短,肯定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就拿我们国家举例子,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甚至用电都是奢侈,人们没了丰富的夜生活,睡得都比较早,但寿命和身体健康状况并没有比现在的人更长。特别是在古代,人都睡得很早,但平均寿命却只有30岁左右。


所以,通过这项研究就得出“早睡会导致早死”这个结论,是比较片面的,二者具体有什么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更科学的研究。


既然早睡不行晚睡也不行,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睡觉呢?


到底几点睡最好?


其实,不用纠结几点睡最好,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良好的睡眠。


何为好的睡眠呢?


科学的睡眠应当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足够的时长,二是可以长期固定的节律。


也就是,每天都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睡觉时间达到睡眠时长标准,醒来觉得神清气爽,那就说明睡得好。


图源:壹图网


举个例子,若你每天都是1点睡9点起,中间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那就不算熬夜了。


因为此种睡眠模式,既满足了「有规律」,又符合「睡得够」的条件。


总之,“几点睡最好”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足够的睡眠时间”,就是对身体最好的。


问题来了,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多久呢?


睡眠超过这个时长

可能会增加早死风险


很多人觉得睡得越久,身体休息的时间越长,对健康越好。


其实不然。


睡眠是有节律的,睡眠太多或者太少,对身体来说,都是一种不规律。


英国基尔大学医学科技研究所联合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涉及300万多人、世界有关睡眠与健康的74项高质量研究报告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平均每晚睡眠时间超过10小时的人,与平均每晚睡眠8小时的人相比,早死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其中死于中风的危险增加56%,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49%。


图源:壹图网


所以说,不能单纯地认为睡得越多,就对身体越好。


那么,到底睡多久多身体最好呢?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在6-7.25小时的人群平均寿命最长。


不过,这个时间只是针对成人而言,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对各年龄层人群给出了睡眠建议。



大家可以对照看一下,自己该睡多久。


但这也不是金标准,不同人对睡眠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有些人来说,如果睡6个小时就能保持整天精神抖擞,不会犯困,那就是最适合他的睡眠时间,没必要一定睡够8小时。


通常只要睡醒以后,能够疲劳消失,精力、体力充沛,第二天可以正常学习、工作,不会呵欠连天,无精打采,就是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


医微客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医院和企业,协助医生解决科研上的痛点,提升临床科研水平,为企业提供医学写作、医学编辑、科研培训和学术传播等策略支持。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家庭医生(jtys1983)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乙型病毒性肝炎全人群管理专家..
  • 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发布,提..
  •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该怎么吃..
  •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