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脏科 吴士尧
近年,临床医师发现:不同患者应用相同计量的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所带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具有差异性。研究显示,血小板VOR可能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最终的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此外,对氯吡格雷体内代谢起关键作用的肝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结局之间是否关系密切,目前也存在争议,关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现有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不一致性。TRITON-TIMI38遗传学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纯合子突变与患者升高的心血管事件率密切相关。但在2010年欧洲心脏病年会上揭晓的CURE ACTIVE A遗传亚组分析,则得出不同的结果: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获益在不同CYP2C19基因型分布患者间是一致的;氯吡格雷与安慰剂治疗组的出血风险与基因型无关。
2011年ACCF/AHA新版UA/NSTEMI诊疗指南推荐:对于使用噻吩吡啶类治疗的UA/NSTEMI(或ACS和PCI后)患者,当血小板功能测定结果可能影响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行该检查(Ⅱb,B);对于使用氯吡格雷的UA/NSTEMI(或ACS和PCI后)患者,当基因多态性可能造成CYP2C19功能丧失从而影响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进行基因型检测(Ⅱb,C)。但是现有的临床结果似乎并未支持这一点,首先是GRAVITAS研究发现,大剂量氯吡格雷可能无益于减少终点事件。有学者分析了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首先,入选患者中60%以上为低危,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事件率低于 预先的期望值,并与临床情况尚有差距,故GRAVITAS可能缺乏统计学效力,临床效度低;其次,研究中只采用了单一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VerifyNow,结果的说服力不强,。因此,GRAVITAS研究结果可能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进行了TRIGGER-PCI研究,随访6个月初步分析显示,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均非常低,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两项研究的阴性结果使广大临床医生对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产生了怀疑。血小板反应性检测的必要性及其与临床预后和用药策略之间的相关性可能都需进一步研究。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