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邹云增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受体)拮抗剂(ARB)能够特异性的抑制AT1受体介导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
ARB不仅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血压而且还能抑制因血压升高诱发的左心室肥大因此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致死率。目前许多ARB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它们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结构外,还具有一些不同的侧链结构,这决定了它们各自具有一些特异的药理学特性。
在早期的研究中把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配体简单地分为激动剂和拮抗剂,它们都能和GPCR高度特异性结合,但仅仅激动剂能激活其相应受体。拮抗剂虽然也能和其受体高度特异结合,但不能激活受体,相反能抑制激动剂与受体结合所导致的受体激活。AngⅡ便是AT1受体的激动剂而ARB则是AT1受体的拮抗剂。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有一些拮抗剂能产生与激动剂效应相反的效应,这些拮抗剂被定义为反向激动剂。这一定义泛指一些拮抗剂既能稳定其受体在非活化状态也能降低受体的结构性基础活性或抑制激动剂非依赖性受体活性的特性。比较而言,一般性拮抗剂与激动剂竞争性与受体结合,它们并不能抑制其受体的结构性活性及其激动剂非依赖性的受体活化。我们的研究显示具有反向激动剂效应的ARB如奥美沙坦能够降低AT1受体的结构性的基础活性,但是ARB中的拮抗剂不能降低。
我们的研究也显示,除了AngⅡ激活AT1受体外,机械刺激也能直接激活AT1受体。高血压导致的心肌肥厚至少通过AngⅡ和机械刺激两种途径来实现,我们最新的研究发现,在AngⅡ缺乏的小鼠中,在降压幅度一致的条件下,具有反向激动剂效应的ARB能够抑制压力超负荷导致的心肌肥厚,而ARB中的拮抗剂则不能,提示了具有反向激动剂效应的ARB也能够抑制激动剂非依赖性AT1受体的活性如机械刺激引起的AT1受体的激活。
这些结果提示,具有反向激动剂效应的ARB不仅能抑制AngⅡ所引起的AT1受体的活性,也能够抑制机械刺激导致的AT1受体的活性,特别是还能抑制AT1受体的结构性基础活性,这可能是具有反向激动剂效应的ARB具有强效降压和更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的主要原因。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