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宿燕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曾有研究显示,植入的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电击可增加心肌损伤。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患者接受ICD电击后,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即时并进行性升高,3~4 h达峰值,峰值显著高于基线水平,随后逐渐下降,仅有ICD电击的患者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达峰值时与初始值差异显著。另一项研究发现,对12例二级预防患者植入ICD,电击后左室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有理由假设,ICD电击可能与心肌损伤、心脏功能受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增加相关。
然而,相关不等于因果关系。电击与死亡风险增加的相关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1)心力衰竭病情危重患者心电基质不稳定,患者本身死亡风险高,加之电击风险高,显示出一定相关性;(2)电击本身导致死亡风险增加。由于室性心动过速(VT)可同时由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或电击终止,应在一定程度上鉴别ATP和电击的区别。
相反,减少电击是否可减少死亡?MADIT-RIT研究纳入1800例一级预防植入ICD的患者,分为传统组(170~199 bpm延时2.5 s、>200 bpm延时1 s),高频组(>200 bpm延时2.5 s)和延时组(170~199 bpm延时60 s、200~249 bpm延时12 s、>250 bpm延时2.5 s)。随访1.4年发现,高频组和延时组发生不适当治疗的风险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
显然,无论是改善生活质量还是改善患者预后,均应减少ICD电击的发生。具体策略包括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程控ICD识别方案(提高识别频率、增加 ATP、延长反应时间等);强化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术;符合适应证时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考虑双侧心交感神经去神经术。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