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返回首页
找到约 59 条结果

MASTER I研究: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EF降低的心肌梗死后患者置入ICD风险评估试验

MASTER I试验设计 : MASTER I是用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对射血分数EF降低的心肌梗死后患者置入ICD进行风险评估的一项研究。患者被分为MTWA阴性组和非阴性组(阳性或无法确定)。主要终点是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穿戴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可用于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

  对急性心肌梗死(MI)后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当前指南推荐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血运重建,分别在40天或3个月的等待期后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本研究评估在此等待期间,使用可穿戴式心脏转复除颤器(WCD)患者的特点和结果。纳入8453例.....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ESC2007]ICD在心肌梗死后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中的有益作用

    心源性猝死是欧洲和北美国家首要的死亡原因。自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应用以来,一些研究试图对心源性猝死的高危患者进行识别。在2002年3月揭晓的北美国家MADIT-II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入选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IDEAL试验: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和常规剂量辛伐他汀在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的对比研究——IDEAL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Contex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more intensive lowering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than is commonly applied clinically will provide further benefit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坚持使用3种药物对心肌梗死后治疗非常重要

  心肌梗死后免费处方事件和经济学评估(MI FREEE)试验显示,坚持使用他汀、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类药物的患者发生主要血管事件或冠状动脉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显著较低。而未服药或未完全依从治疗的患者临床事件未显著减少.....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ESC2013]缬沙坦在心肌梗死后人群中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

  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心肌梗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减弱血管紧张素Ⅱ的有害作用。缬沙坦是每日1 次或2 次服用的ARB,已被FDA 批准用于高血压、左心室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EuroPCR2015]PARACHUTE 中国主要终点结果公布

  在21日的EuroPCR 2015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高润霖教授公布了PARACHUTE中国研究主要终点结果。PARACHUTE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评价降落伞经皮左室隔离装置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前壁心肌梗死后.....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回顾分析发现心肌梗死后输血有害,但结果并不令人信服

  一项关于急性心肌梗死(MI)和贫血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输血的患者和不输血的患者相比,死亡风险增加2.91倍,随后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04倍。“Meta分析提供的证据证实接受输血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因死亡率和随后的心肌梗死发生.....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心肌梗死后NSAID药物的心血管风险持续至少5年

  目前最大的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既往有心肌梗死(MI)患者的影响研究发现,在MI后至少5年内,此类药物与心血管风险增加都相关。本研究由丹麦Copenhagen 大学的Anne-Marie Schjerning Olsen医生牵头,文章于9月10日在线发表在Ci.....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心肌梗死后微小RNA表达变化损害BMC存活率

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心肌梗死后微小RNA表达变化损害BMC存活率Altered Micro-RNA Expression Impairs the Survival of BMC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