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Nature今日最新论文:找到新冠病毒Omicron的弱点!

临床研究

2023-01-13   来源 : 生物通

1047 0

在某些方面,大自然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经过三年的感染、封锁和疫苗接种,我们对导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有了更多了解,但我们还有很多未知的。比如,为什么有些变种比其他变种弱?为什么Omicron变异传播得这么快,却能让人们少生病?新的病毒突变是使我们面临新的风险,还是使我们更接近疫情的结束?是否有更有效的疫苗有待开发?


由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可能会提供一些答案。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他们确定了帮助Omicron躲避先前免疫的突变,并表明一种以前未被发现的病毒蛋白质:被称为nsp6可能是这种变体较低的致病潜力或致病性的关键因素。去年10月,一份包含该论文一些早期结果的内容曾登上国际头条,当时一系列虚假报道曲解了该论文的发现。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波士顿大学病毒学家Mohsan Saeed说,他们的研究可能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可能有助于为疫苗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BU Chobanian & Avedisian医学院生物化学助理教授Saeed说:“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表明刺突蛋白对Omicron的低致病性贡献很小,而另一种蛋白质NSP6的突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为我们未来的疫苗和治疗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概念——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削弱病毒,我们就能更好地对抗它。”


该研究的合著者之一、英国皇家医学院副教授Jonathan Li说,虽然很多研究都集中在SARS-CoV-2的刺突蛋白上,但对其余基因组知之甚少。


“病毒基因组的非刺突部分一直未得到充分研究。像这样的研究正在帮助我们了解病毒基因组的哪些部分影响发病机制,这是我们仍然不知道的,”Li说,他指出例如,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Omicron BA.5亚变体轻易地击败BA.4版本,尽管这两个变体共享相同的spike序列。Saeed博士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不同SARS-CoV-2基因片段对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对影响。这种类型的研究不仅有可能预测哪些变异可能导致新的感染浪潮,还可以确定针对COVID-19的新疗法的靶点。”


Omicron的弱点


Saeed实验室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在研究SARS-CoV-2,研究了从美国一名患者身上发现的第一个冠状病毒毒株,即华盛顿或野生型分离物。当Omicron变种在2021年底出现时,很快就发现它的传播速度比以前的变种更快。然而,Omicron也更弱,或者说是减弱——不那么致命。Saeed想知道原因。


“它引起的疾病相对不那么严重,”Saeed说,“Omicron有什么特别之处,造成较疾病较轻?这就是这个项目开始的原因——我们想要调查这个问题。”


在波士顿大学国家新发传染病实验室(NEIDL)的一个安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首先研究了病毒的刺突蛋白,这是一种帮助SARS-CoV-2入侵细胞并开始感染的分子,大多数疫苗也采用了这种分子。之所以关注这种突变,原因之一是科学家们已经确定,它是Omicron病毒和原始病毒之间的主要区别:大多数突变都集中在这一种蛋白质上。


Saeed说:“我们做的第一个实验是将Omicron的刺突放入野生型病毒中。”这就产生了一种嵌合重组病毒——一种含有不同病毒基因片段的改良病毒——他们称之为Omi-S,这是原始病毒的一种版本,含有Omicron蛋白。“我们的想法是,如果spike是Omicron病毒衰减的原因,那么Omi-S和Omicron病毒应该会引起类似的轻微疾病。”


他补充说,在某些方面,大自然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Saeed说:“Omicron引起的疾病相对较轻,大自然已经告诉我们如何削弱病毒,如何使病毒变弱。让病毒变弱一直被科学家们用来对抗致命疾病,从小儿麻痹症到黄热病——早在19世纪,路易斯·巴斯德就在用较弱的病毒版本试验减毒活疫苗。我们可以向大自然学习。如果我们能解开或解码大自然的路径,就能帮助我们制造疫苗。”


功能的获得和死亡率


与巴斯德时代不同,今天的研究人员要修改任何病毒都必须遵循非常严格的协议。如果他们发现任何病毒变得更强而不是更弱的迹象——也就是所谓的功能增强——他们就被要求暂停研究并根除病毒,以避免更危险的病毒传播给公众的可能性。


“该领域的传统是,如果你要生成嵌合病毒,你必须将它与backbone病毒进行比较。在我们的情况下,那就是华盛顿的分离株。可以这样想:在大约30种蛋白质中,有一种来自Omicron,其他所有蛋白质都来自华盛顿分离株。”


在这种情况下,嵌合病毒被减弱,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这种状态。当研究人员在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中比较Omicron、Washington和Omi-S时,Saeed说:“我们发现嵌合病毒比野生型病毒更弱。”


但它仍然没有Omicron那么弱,这表明并不仅仅是刺突蛋白导致了该变体相对缺乏致病性。


“我们发现,这个蛋白对Omicron的致病能力的贡献很小,”Saeed说。


他们还在生物工程动物模型中测试了这三种病毒变体——改造成更容易感染疾病的小鼠,结果发现了同样的模式。


最初的病毒杀死了100%的受感染小鼠,Omi-S的死亡率为80%,所有小鼠都在与Omicron的接触中幸存下来。当Saeed的研究团队最初以草稿形式发布这些结果时,它们引发了一些混乱,一些主要是右翼的媒体错误地认为,这些百分比意味着病毒在人类中具有相同的死亡率或致死率。Saeed说,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他和他的合著者在《自然》杂志的最后一篇论文中澄清的一点。


事实上,在研究中使用的小鼠被设计成对病毒高度敏感,因此研究人员可以更快速有效地检测其致病潜力。例如,当感染原始的华盛顿病毒株时,这些小鼠100%死亡,但人类的疾病结果却有很大不同。据估计,感染原始病毒的患者中只有不到5%的人因此死亡。


这种病毒的Omi-S版本不仅对小鼠的致死率低于COVID首次袭击美国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毒类型,而且对啮齿动物的致死率也很低,因为它们经过生物工程改造后更容易感染这种病毒。


“这些人工工程小鼠和人类之间的疾病表现和结果存在巨大差异,”Saeed说,他的团队在NEIDL生物安全3级设施的生物安全柜中完成了所有工作。(为了进入他们的实验室,完全接种疫苗的研究人员必须穿过一系列房间和互锁的门,穿上多层防护装备,包括类似宇航员的服装和兜帽。)


研究较少的蛋白质


在确定了刺突蛋白不是稀释Omicron效力的唯一因素后,研究团队开始寻找其他可能的原因。他们最终发现了一种不同的蛋白质:NSP6。


除了刺突蛋白,SARS-CoV-2还由一堆其他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帮助它完成了“毒效”。至少有四种(包括刺突)是结构蛋白,当病毒颗粒从受感染的细胞中出来时,它们就形成了病毒颗粒。另外16种是非结构性的——它们帮助病毒复制,在被感染的细胞中创造病毒复制自身所需的环境。其中一个非结构蛋白是NSP6。Saeed说,它的工作是“促进被感染细胞中某些膜泡的形成,这些膜泡是病毒基因组扩增的工厂。”


根据《自然》杂志的论文,当他们使用一种嵌合病毒重复他们的实验时,将Omicron的NSP6蛋白添加到Omi-S中,“我们观察到病毒复制的强烈下降,感染动力学模仿了细胞培养中的Omicron,Omi-S 加NSP6病毒较弱。与Omi-S相比,感染小鼠肺部的支气管感染也有所减少。


“几个月来,该领域一直关注刺突对驱动Omicron衰减的影响。这项研究是独特的,因为它首次确定了另一种SARS-CoV-2蛋白NSP6,除了刺突外,它还有助于Omicron的减弱,”该研究的合著者、波士顿大学乔巴尼安和阿维迪西安医学院微生物学助理教授Florian Douam说。“虽然spike刺突在定义Omicron衰减方面仍然很重要,但其他更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SARS-CoV-2蛋白质中也发生了很多事情,而这项研究首次指出了这一点。”


Saeed说,NSP6蛋白也与炎症有关。


“当人们感染SARS-CoV-2时,肺部会出现炎症,导致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SP6似乎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我认为我们的研究将真正为研究NSP6提供动力,看看它在病毒复制和随后的肺部疾病中还有什么其他功能——它不是被大量研究的蛋白质之一。”


了解SARS-CoV-2,降低它的威胁


研究团队很快将开始进一步研究NSP6,他们表示,最新的发现令人兴奋,因为它们开辟了一条消灭COVID的新途径。据Douam说,了解变异之间的微小遗传差异对于提供病毒如何致病的新见解至关重要。


他说:“通过交换两种具有不同毒性的变体之间的遗传特征,研究人员可以确定与SARS-CoV-2致病潜力有关的关键成分。这项研究至关重要,不仅因为它告诉我们调节病毒毒性的元素是什么,而且还强调了这些病毒元素作为重要药物靶标的潜力。”

参考文献

Spike and nsp6 are key determinants of SARS-CoV-2 Omicron BA.1 attenuation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BMJ权威发布:大多数新冠病毒后..
  • Paxlovid治疗后,新冠病毒可能反..
  • 感染新冠后认定自己死亡、膀胱消..
  • 内生殖器的同源性
  • 新冠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新冠疫情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