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2018年12月1~4日,万众瞩目的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于美国·圣地亚哥隆重召开。CAR-T治疗是近几年在血液肿瘤领域的研发热点,从淋巴瘤到白血病到骨髓瘤,多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种新型治疗策略的有效性。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傅琤琤教授针对“自体移植联合CD19和BCMA特异性 CAR-T细胞治疗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进行了口头报告,详情如下。
傅琤琤教授进行口头发言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骨髓瘤组副组长
江苏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骨髓瘤组副组长
多发性骨髓瘤亚专科负责人
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和江苏省卫生厅135 科教兴卫医学重点人才
发表文章 60 多篇,参编专著 4 部,先后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新技术引进奖和其他奖励
研究背景
新药的问世改善了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但MM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浆细胞恶性肿瘤,特别是R-ISS分期为III期的高风险MM患者,生存率较低。
我们中心的初步数据显示,R-ISS III期患者auto-HSCT后的中位PFS为24个月,而对于诱导治疗后仅达PR或治疗反应更差的患者则为17个月。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免疫治疗策略。既往研究显示,CD19和BCMA特异性CAR-T治疗后的RRMM患者的治疗反应良好,没有严重的CRS和其他致命副作用。 为了提高高危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旨在探讨自体移植后输注CD19和BCMA特异性CART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SZ-MM-CART02 研究, NCT 03455972)。
研究方法
该研究的入组标准为18-65岁且R-ISS 分期为III期,或在PAD三联药物诱导治疗4个周期后仅达到PR或更低疗效的高危MM患者,同时要求入组患者血清肌酐(Cr)<2.0 mg/dL,且心肺肝功能良好。
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MM细胞上的BCMA和CD19表达。用PBSC收集淋巴细胞并与抗CD3单克隆抗体一起培养来活化T细胞的增殖。用BUCY方案进行预处理,然后输注自体干细胞。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存活的中位时间为10天。在自体移植后,在d14-d20直接输注CD19 CAR-T(1×107/kg,d0)和剂量分开的BCMA CAR-T细胞(40%,d1和60%,d2)。通过qPCR测量CAR转导的细胞水平。仅给予免疫调节药物作为维持治疗。通过IMWG标准评估治疗反应。在CAR-T治疗后,使用10色流式细胞仪定期监测MRD。中位随访时间为200(99~421)天。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终点是ORR、反应持续时间、MRD、
研究结果
目前已报道的10例患者输注,中位随访时间是6(3-14)个月。所有病例中MM细胞上均表达BCMA> 50%且无CD19表达。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反应可控,1级和2级各5例[发热(n=10)、疲劳(n=10)、IL-6和CRP升高(n=10)]。 2例患者需要使用低剂量血管活性药物(04和07号患者)。其他毒性包括凝血障碍、肌钙蛋白T升高和心房扑动,未发生严重的慢性毒副作用,未发生严重的CRS或神经系统并发症。
所有患者被监测超过2个月,ORR为100%,监测时间最终可能会进一步延长。临床起效快,缓解率从诱导后的30%、自体移植后的40%,提高到CAR-T后的70%;骨髓MRD阴性由移植后的44.4%(<10-4水平)上升到CAR-T治疗后的60%(<10-6水平)。
结论
自体移植后序贯行CD19和BCMA特异CAR-T细胞联合治疗可能是高危MM患者巩固治疗的另一种选择。目前为止发现的毒性包括CRS和器官损伤,这些毒性轻微、可逆。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和比较单纯自体移植和移植联合CAR-T治疗的DFS、OS。通过auto-HSCT重建的MM高危患者的免疫环境可能导致CAR-T细胞相比于在RRMM患者体内更加快速地扩增,这表明CAR-T扩增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肿瘤负荷。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